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7篇 |
免费 | 762篇 |
国内免费 | 9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4篇 |
大气科学 | 632篇 |
地球物理 | 784篇 |
地质学 | 2227篇 |
海洋学 | 419篇 |
天文学 | 80篇 |
综合类 | 543篇 |
自然地理 | 7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77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181篇 |
2019年 | 179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308篇 |
2013年 | 249篇 |
2012年 | 298篇 |
2011年 | 279篇 |
2010年 | 247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45篇 |
2006年 | 245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0篇 |
1954年 | 6篇 |
1949年 | 3篇 |
1948年 | 4篇 |
1943年 | 3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位于构造活跃区的盆地沉积序列的岩性、粒度与沉积速率的正向突变,常被用来指示区域新构造活动。然而,这种常规方法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强有力的质疑——用来推断构造活动的沉积学证据也可由气候因素引起。因而,需寻找某种独立于气候因素的沉积学证据来可靠地指示新构造活动。震积岩,由地震震动引起的、保存于湖相或海相地层序列中的事件沉积,能可靠的指示区域新构造活动。新兴的交叉研究方向——湖泊/海洋古地震学,通过研究保存于水下沉积序列中的震积岩,可延长强震记录,加深对断裂带活动性的认识。文章以死海盆地(中东地区)和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例,从水下事件沉积响应的视角,借助超长尺度的震积岩序列,理解千年-构造尺度上的区域新构造活动特性。基于死海湖心457 m长的ICDP 5017-1岩芯保存的震积岩序列,我们建立了一条由151个MW≥7地震事件组成的,全球最长的(220 ka)连续大地震记录,该记录揭示了缓慢滑动的死海断裂带上的大地震具有聚类式的复发特征,以及不同断层分支相互作用、聚类活动的模式;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西部的碱山背斜顶部SG-1b岩芯上... 相似文献
83.
《今日国土》2008,(8):30-33
一场刚刚落幕的北京奥运大聚会,给了世界一个打破迷局的机会。14位外国媒体的老总从不同视角对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发展进行评说。在这些老媒体人的字句中,我们很容易能察觉到一种久违的新感觉。无论是赞许,还是建议,或是道出不足,他们都是在正视中国,不是轻视、不是傲视、不是无视、不是漠视、不是斜视、也不是鄙视。如果把这些评价视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集体发言的话,那么,背后则更折射出一个宏大的历史现象:北京奥运明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让世界整体性、全面性地"正视中国",而这堪称是人类步入世界近代史500年以来少有的积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人也在慢慢地走出过去的历史悲情,学会从西方对中国的观察中去理解自身,理解这个世界。很明显,在后奥运时代,一种新的中国观正逐渐地在这个世界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84.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两种类型。东北 平原西部分布着科尔沁沙地和松嫩沙地,前者是全国五大沙漠之一。文章全面、系统地对该地区编制了 1∶1000000荒漠化图和量算出土地沙漠化面积。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面积为72280.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2.2%。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土地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平均每年以1.5%~3.7%的速度递增;自9 年代以来,沙漠化呈现出逆转趋势,但就总体而言,沙漠化发展仍然大于逆转。东北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面积 33850.79km2,占土地总面积10.44%,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面积为23329.19km2,占土地总面积15.2%,它是世 界上苏打盐碱化土壤的三大片之一,土地盐碱化每年以1.4%~2.5%速率正在发展。所以,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不仅制约着当地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周围和毗邻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已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 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有物源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后者有草原超载过牧、滥 垦、滥伐滥櫵、乱挖,河流上中游修建水库等原因,以及冻融作用的特殊原因,致使荒漠化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5.
86.
利用WRF模式,基于中国东北1980年代前期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分别进行了1980-2000年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了1980-2000年中国东北农业开发对气候的影响。在冬季和春季,农业开发使地表反照率增强,地表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地表感热通量相应减少,地表气温降低;在夏季和秋季,农业开发削弱了地表反照率,地表吸收的短波辐射增加,同时地表潜热通量大幅增加,且增幅大于地表吸收的短波辐射的增幅,地表感热通量则相应减少,地表气温降低。农业开发的致冷幅度大多为0.1°C~1.0°C,与同期大尺度气候变化导致的当地背景温度变幅基本相当。农业开发引起的夏季降水变化因气候年景而异,“南旱北涝”年景下,呼伦贝尔—黑龙江省中部以及吉林省中部少雨,黑、吉、蒙三省(自治区)交界处降水增加,辽、蒙交界处以及辽东湾北部降水减少;“南涝北旱”年景下,呼伦贝尔—黑龙江省中部以及吉林省中部多雨,黑、吉、蒙三省(自治区)交界处降水减少,辽、蒙交界处以及辽东湾北部降水减少。农业开发的面积极其有限,因而由其导致的温度和降水显著变化主要出现在农业开发当地,尚不足以显著影响区域平均温度和降水变化。 相似文献
87.
从城镇体系的演变看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城镇体系演变是两个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过程,东北地区州、道、府、县等各级民事行政管理机构是为了管理从事农业开发的汉民而设立的。从城镇体系演变及城镇密度空间变化过程来看清代东北的土地开发,得出结论:清代东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可区分出4次城镇设置的增长时期;清代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呈现出从南向北、从中间向东西两侧的阶段性扩张的特点。与此相对应,清代东北土地开发也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浪潮并发生了垦殖界线的北移;重点开垦区域是沿今沈阳-吉林、长春-哈尔滨一线不断往北的,且自该线往东西两边扩展,体现出自然区位条件、地形因素及政策等对土地开发的限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88.
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其次为长石,此外还含有少量黄铁矿、硬石膏等含硫矿物,以及极少量的碳酸盐矿物。沉积学及矿物学研究表明,五峰-龙马溪组的沉积环境以浅海陆棚为主,而浅海陆棚属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保存,可以更好地形成页岩气;页岩含石英量较多并且脆性指数较高,因此有利于形成裂缝以利于渗流。与相邻的涪陵地区相对比,两者可比性较高,并且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大于涪陵地区,而黏土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远小于涪陵地区;渝东北田坝地区黏土矿物组合反映,五峰-龙马溪组已进入了晚期成岩作用阶段,该阶段所对应的有机质成熟度为高成熟-过成熟,表明其成熟度条件有利于形成页岩气藏;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五峰组及龙马溪组页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为页岩气储存提供较好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9.
张庆阳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4,(6):6-9
欧盟成员国大多属于成熟乃至过成熟经济,土地空间有限,人口密集,人口数量稳定甚至有下降趋势,其经济增长只能以“内涵”为主,“外延”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欧盟希望通过应对气候变化能够成为其增强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90.
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 总被引:85,自引:10,他引:85
根据全国609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日气象观测资料,遵循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发生同一性与区域气候特征相对一致性相结合、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取大去小等5个基本原则,在充分吸纳已有气候区划基本理论与区划方法的基础上,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我国气候进行重新区划;结果将我国划分为12个温度带、24个干湿区、56个气候区。与先前区划方案相比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气候带、区的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一些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移动。其中亚热带北界与暖温带北界均出现了北移,北方地区的半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东移与南扩,同时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三级气候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化可能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大多数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暖及北方一些区域出现干旱化而引起的;且与本区划所采用的资料站点和部分区划原则有一定更新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