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12篇
  免费   5526篇
  国内免费   6288篇
测绘学   10200篇
大气科学   10044篇
地球物理   6386篇
地质学   12804篇
海洋学   4356篇
天文学   307篇
综合类   3067篇
自然地理   3962篇
  2024年   351篇
  2023年   1274篇
  2022年   1578篇
  2021年   1771篇
  2020年   1368篇
  2019年   1701篇
  2018年   1146篇
  2017年   1327篇
  2016年   1262篇
  2015年   1599篇
  2014年   2447篇
  2013年   2159篇
  2012年   2426篇
  2011年   2327篇
  2010年   2251篇
  2009年   2382篇
  2008年   2651篇
  2007年   2245篇
  2006年   2043篇
  2005年   1920篇
  2004年   1704篇
  2003年   1892篇
  2002年   1554篇
  2001年   1346篇
  2000年   1077篇
  1999年   879篇
  1998年   892篇
  1997年   841篇
  1996年   772篇
  1995年   745篇
  1994年   642篇
  1993年   501篇
  1992年   534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329篇
  1989年   330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4篇
  1954年   10篇
  1948年   9篇
  1942年   8篇
  194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豫北“21·7”极端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爱芳  席乐  吕晓娜  崔丽曼  张宁 《气象》2022,48(5):556-570
利用探空、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产品,对2021年7月17—22日豫北地区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暴雨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极端及地形影响明显等特征。极端暴雨过程发生于稳定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在日本海高压西伸及台风烟花(2106号)、查帕卡(2107号)西北行背景下,黄淮低涡外围加强北上的东南急流/偏南急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异常充足的水汽、能量条件,对流层中低层暖湿平流强迫、叠加地形影响的强动力辐合抬升作用及低空弱冷空气扩散南下是形成强降水的重要条件,而大气“强-弱-强-弱”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特征转化说明强降水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互补的物理机制。不同阶段极端短时强降水(小时降水量≥50 mm)对流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发展演变特征不同,但从雷达回波的垂直分布来看,系统均具有“低质心”特征,质心强度≥55 dBz且≥50 dBz强回波垂直伸展至5~8 km、持续时间1 h以上。强降水对流系统在太行山前30 km左右范围内的后向发展特征明显,一方面与地面西行偏东风/东北风在太行山绕流作用下形成的地形辐合线不断南伸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强降水冷池效应促使...  相似文献   
932.
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4,他引:54  
对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及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40年全球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应用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中包括温、压、风、湿、降雨量、地面辐射、地面感热、地面蒸发潜热及青藏高原地面热源等。除降水量再分析资料与气候资料的比较属同一时段外,其余均属非同一时段比较。两者基本特征和分布形势一致,再分析资料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33.
一次暴雨过程中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春  季亮  潘晓滨  李毅 《气象科学》2005,25(2):179-185
在非地转Q矢量的基础上,考虑大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一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入非地转湿Q矢量(Q^ )的概念,并应用这一理论对1999年6月23日至24日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Q^ 辐合区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区域;Q^ 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落区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从而说明Q^ 对暴雨天气系统的诊断和预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其散度负值区可以作为预报降水落区的重要指标,为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4.
利用静止卫星云图进行二维傅里叶相位导风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红  王振会  许建明 《高原气象》2006,25(1):105-109
根据二维傅里叶相位分析原理,对1 min间隔的IR云图进行由云推导风的反演。利用模块高度频数直方图把云分为高、中、低云。对连续三幅IR云图进行二维傅里叶相位导风计算,得到两个反演风场,对两个风场相同位置上的风矢进行逐点比较,剔除风向或风速差别较大的风矢,再对处理后的风场进行高度调整法的质量控制,把不合理的风矢剔除或调整到合理的高度层,得到连续性较好的风场。  相似文献   
935.
为研究霾观测判识标准定量化对雾霾观测记录的影响,选取2006—2012年湖北省18个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三类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已记录和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雾、轻雾和霾天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判识标准定量化将使霾的观测记录明显增多,轻雾和雾观测记录略有减少,霾和轻雾观测记录将更趋合理,就湖北省而言,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应以轻雾和雾为主;通过定时观测时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以及日天气现象记录,可以得到历年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霾和轻雾天数,实现对历史资料序列的订正,形成判识标准改变前后均一化的月年资料序列。判识标准定量化后,不能机械的硬套判识指标,观测员仍需熟练掌握轻雾和霾以及其他视程障碍现象的成因和特征,避免相对湿度在霾观测判识标准上下波动、轻雾处于消散过程阶段,轻雾与霾的频繁转记。  相似文献   
936.
台风灿鸿造成浙江东北部大暴雨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段晶晶  钱燕珍  周福  方艳莹  郭建民 《气象》2017,43(6):686-695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 V3.6.1对台风灿鸿(1509)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灿鸿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在浙江东北部产生的强降水。观测资料显示台风接近浙江期间,在东北气流下,浙东北地形的摩擦辐合及抬升作用使得大量的对流云团汇集在台风西北侧,对流系统活跃,是浙江东北部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控制试验也模拟出了在台风接近陆地时,内核区西北侧存在有组织的、切向分布的小尺度对流系统,由地形强迫产生的降雨量和地形走向一致,迎风坡降雨量增加。通过升降地形,改变土地类型和将杭州湾水体用陆地替换等敏感性试验发现:(1)地形的影响对台风降雨量的增幅最为明显。通过降低地形,台风西北侧小尺度雨带明显减弱,浙江东北地区降水也明显减少。可见地形会影响这些中小尺度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引起降水异常变化。(2)大暴雨期间,台风一直维持较强的对称性,具有典型的眼墙和暖心结构。  相似文献   
937.
分析了2001年桃芝台风影响辽宁期间的高空温压场结构、地面天气形势,得出了辽宁2001年8月1~2日暴雨—大暴雨的成因,介绍了桃芝台风对辽宁的影响及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938.
通过对无线通信塔雷电灾害的分析,采取有利措施,减少无线通信塔引发雷电灾害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39.
为了研究初值不确定性对我国南方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依据历史降水资料的统计分型,选取华南暴雨型、江淮暴雨型和黄淮暴雨型等三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暴雨过程,采用AREM模式以不同资料分析场(常规观测资料、NCEP和ERA40同化分析资料)作为初值进行暴雨预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各类型暴雨,不同资料初值的差异都会引起暴雨数值预报结果的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类暴雨初值误差及其变化信息,从中提取出主要的误差分量,并对这类误差的数值预报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预报验证,结果显示,寻找和消除主要的初值误差,对改进暴雨数值预报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0.
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成 《四川气象》2006,26(2):12-14
本文利用2005年7月16日至18日的高空资料,对7月18日发生在广元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出现前,大气有一个能量聚集、湿层增厚的过程;(2)湿Q矢量辐合中心对应暴雨区,越接近强降水出现时间,诊断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