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篇 |
大气科学 | 116篇 |
地球物理 | 10篇 |
地质学 | 16篇 |
海洋学 | 21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陕南一次突发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突发性暴雨的定义,选择了陕西1980-06-15的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通过对涡度、散度、位势稳定度、水汽通量等物理量分析,试图揭示突发性暴雨发生的内在机理、机制,以便对突发性暴雨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2.
位势涡度(PV)可近似当作随极涡移动的坐标,进而对由Nimbus7号臭氧总量测绘分光仪(TOMS)测量的全球臭氧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时段是在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以前,即由1978年11月到1991年3月。TOMS资料重新用PV坐标作图,并计算多种变化趋势,由此可以表示冬季极涡内部和外围臭氧亏损的特点。这些分析结果显示出,无论在哪一半球极涡外围都有很大的臭氧亏损地区。再者,这些材料表明,北半球中纬度冬春季 相似文献
93.
94.
本文将2008年上海“8.25”暴雨过程的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作为实况资料集,应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方法对该资料集进行诊断,以探讨将该方法应用于暴雨β中尺度系统的可行性。主要结论有:当数值模式输出足够稠密、精细的样本,能够较好反映实况时,利用EOF方法对天气尺度和α、β中尺度系统的天气过程进行诊断是可行的。对本文的暴雨过程,EOF分解位势偏差场的前三个模态分别反映了α中尺度中端、低端和β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分别对应于波长和振荡频率不同的驻波波列。其可分别称之为暴雨背景模态、暴雨系统模态和暴雨雨团模态。各波列物理性质不同,分别属于准地转的Rossby波、准平衡的涡旋波和非平衡的重力惯性波。天气系统EOF分解的物理本质为:可将一个变形和移动的天气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物理性质且时空尺度不同相互独立的模态(驻波波列)。这有助于明确和深化对天气系统的认识。EOF分解能够进行天气系统的尺度分离,且分离后得到的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是独立和有特定物理意义的,这更体现了该尺度分离方法的优点。本文中当EOF分解后各波列(模态)在某地时空指数发生三波锁相,且该地的位势表现为低空为负、高空为正,同时低层位势急剧降低时,则有可能在此处发生暴雨。 相似文献
95.
基于LAPS的一次局地强冰雹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APS资料同化系统分析场及微波辐射计资料等,从热力、动力等方面分析2008年6月3日湖南常德澧县一次局地强冰雹事件,并对强冰雹形成的环境条件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化了雷达资料的LAPS分析场能揭示该冰雹事件较精细的动力结构,但其刻画的热力参数无明显改善;强风暴出现在强的风垂直切变、位势不稳定和水汽含量较大的湿润环境中,水汽辐合中心位于1 000-925 hPa,冰雹发生区南面存在一倾斜的、强度较大的水汽辐合区域;触发超级单体(冰雹)的主要系统为位于对流层中低层的中小尺度气旋,高层为反气旋辐散区,主要表现为对流层顶层等熵面上位势涡度向超级单体发生区(对流层中层)的发展,中层主要是干冷的西北气流;LAPS输出的各种物理量场可用来诊断强对流运动发展,尤其对冰雹这类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有较强的解释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6.
97.
天气可预报性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能从非线件误差增长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大气的可预报性问题,文章引入了可预报性研究的新方法--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及其相关统计量能够被用来定量地确定混沌系统可预报性的大小,真正地实现对可预报性的定量化研究.为了把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大气可预报性研究中,给出了一种利用大气的实际观测资料估计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的计算方法.存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方法的基础上,文中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大气位势高度场、温度场、纬向风场、经向风场等要素场可预报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500 hPa高度层上,对于不同的要素场,其可预报期限的大小以及时空分布规律都不一样;全球大部分地区位势高度场可预报期限最大,温度场和纬向风场次之,而经向风场的可预报期限最小.(2)在500 hPa高度层七,位势高度场和温度场的纬向平均可预报期限基本上表现为一定的南北纬向带状分布,热带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可预报期限最大,北极地区次之,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可预报期限相对较小.纬向风场可预报期限在热带地区最高,但是南北极地区可预报期限与邻近的中高纬度地区差别不大.经向风场可预报期限在南北两极地区最高,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和赤道附近地区可预报期限最小.(3)在垂直方向上,纬向平均高度场、温度场以及纬向风场可预报期限基本上都是随高度升高而增加,高层的可预报期限明显大于低层;经向风场可预报期限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不同的纬度有所不同.(4)可预报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要素场可预报期限高低值区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鄙有明显变化,对于全球大部分地区来说,冬季可预报性都大于夏季的. 相似文献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