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阮百尧  徐世浙 《地球科学》1998,23(3):303-307
在徐世浙等(1995)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二维地电断面电阻率测深的变分问题以及电导率分块线变化时的有限元方法数值解,并计算电导率随深度变化的地电断面的测深曲线。结果与解析解相比,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62.
徐常芳 《地震学报》1996,18(3):352-357
探讨了地壳内高导层的碳膜成因说和卤水成因说,中下地壳存在卤水,卤水使碳膜连通,增大了岩石的电导率,因而认为卤水是形成壳内高导层的关键物质,进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卤水在高温高压下的物态及其电导率变化规律,以及壳内高导层中卤水的封存机制.壳内高导层是壳-幔流体演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3.
全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了对应于各个UT小时的24个经度带的Sq地下感应场对外部施感场的响应函数,应用Schmucker'sApproximateEuristic反演方法,计算了这些经度带的地下等效层及其电导率分布,得到了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经向分布的大致图案。对该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全球电导率经向分布存在着极大的不均匀性,在0-400km深度范围内,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低导区;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为高导区。电导率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俯冲带,低导区由海洋向大陆下插入;在大洋中脊表现为高导电性。反演结果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的比较表明,地下高电导区和低电导区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地震波低速区和高速区。  相似文献   
164.
Dehydration temperatures of serpentine were measured in the pressure range between 1.0GPa and 5.0GPa by us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tod simultaneously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high pressures.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th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of antigorite increases slightly below 2.0GPa ,but drops markedly above2.0GPa .This strongly suggests that high pressure would favor the dehydration of serpentine minerals and the water released thereby would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luids involved in magmatism in a subduction zone and mantle metasomatism,Meanwhile,the greatly enhanced electric condu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underlying the occurrence of a high-conductivity zone in the lower crust.  相似文献   
165.
地磁半年周期变化的源场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ompi谱分析法分析了16个台站的北向分量半年周期变化的振幅与相位,时段为1984~1988年,资料是通日月均值.这些台站中大部分是中国的台站.分析结果表明,北向分量的纬度效应很小.这一现象本身已说明半年周期变化的源场不能单用P_1~0模式描述.如用P_1~0模式的假设研究半年周期变化的感应尺度C会造成极大的偏差.目的是研究计算半年周期变化的C值应该用何种源场模式最合适.初步结果显示用P_n~0(n=1,…,5)模式估算的C值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6.
王锜 《地震学报》1988,10(1):49-57
利用菏泽地磁台二年半时间内198个地磁短期变化,首先用快速傅里叶变換法求出其离散傅氏谱,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其转换函数。分析表明,尽管转换函数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计算方法引起的一定误差的影响,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是明显的。通过与某些干扰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统计检验认为,这一异常变化可能是与这次地震有关的前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7.
首先给出柱坐标系中电导率分段线性变化的水平层的点源电场的二维边值问题,然后用变分法将边值问题转变为变分问题。用有限单元法解变分问题,将区域剖分成矩形单元,在单元中进行双线性函数插值,将变分方程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各节点的电位值,由此可计算地表的视电阻率。 算例表明,本方法计算结果与精确解十分符合。本文还举了一个定量分析视电阻率年变化的例子。 本方法占用计算机内存约100K数量级。在MV/6000超小型计算机上计算一条电测深曲线的时间为几十秒钟。  相似文献   
168.
磁扰日的L电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电离层风发电机理论,对不同的电导率模型分别计算了磁静日和磁扰日期间不同月相的理论L电流体系。磁静日的L电流主要分布在纬度0°-60°之间的白天一侧,与平均太阴月的L电流相比,白天一侧的电流强度增大了1.2-1.7倍,而夜间减小到十分之一。磁扰日的L电流体系在高纬度区形成特征的电流分布(Lp)。磁扰日期间,极光带电导率的增大不仅影响极光带和高纬度地区的电流分布,而且使中低纬度的L电流增强了20-30%,使赤道电急流增强约20%,并使中低纬电流涡的焦点向高纬移动了4°左右。  相似文献   
169.
三维感应测井响应计算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计算三维复杂环境中的感应测井响应. 其中,利用Krylov子空间不变性求解离散得到的大型稀疏复对称线性方程组. 在构造Krylov子空间时使用其系数矩阵的伪逆以改善迭代的收敛性. 迭代中,使用不完全Cholesky分解共轭梯度法求解4个三维Poisson方程以得到新的Lanczos向量. 通常迭代不超过20次可得到理想结果. 另外,提出一种新的物质平均公式以计算电导率平均值,可保证电流守恒.  相似文献   
170.
日本鹿屋台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伯舫 《华南地震》2003,23(1):8-12
1996年10月19日本九州宫崎发生7.1级大地震,震中离鹿屋地磁台约90km。分析了鹿屋台1989~2001年分钟值资料。周期等于60min和41min的地磁转换函数Au在1993年至1998年初呈现下降趋势。年变率达0.01α^-1。此变化有可能与宫崎地震相关。另外,从震前数年Parkinson矢量转向特征推测,震源区的电导率似乎是变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