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209篇 |
地质学 | 267篇 |
海洋学 | 38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1篇 |
自然地理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酸雨观测站仪器更新后,操作测量方法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新型PH计和电导率仪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供酸雨观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2.
153.
应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计算三维复杂环境中的感应测井响应. 其中,利用Krylov子空间不变性求解离散得到的大型稀疏复对称线性方程组. 在构造Krylov子空间时使用其系数矩阵的伪逆以改善迭代的收敛性. 迭代中,使用不完全Cholesky分解共轭梯度法求解4个三维Poisson方程以得到新的Lanczos向量. 通常迭代不超过20次可得到理想结果. 另外,提出一种新的物质平均公式以计算电导率平均值,可保证电流守恒. 相似文献
154.
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与电离层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 ,在中低纬区扩展 -F现象的研究中 ,没有考虑电离层上下层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从理论上全面探讨了在中纬度地区 ,E区可变的Pedersen电导率和Hall电导率 ,与F区可变的Pedersen电导率的共同作用对F区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影响 ,导出了存在这种耦合时电离层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统一表达式 .这一耦合理论不但解释了实际观测中发现的 ,在某些地方电离层F区顶部的不稳定性发生率要高于F区底部这一现象 ;同时还表明 ,电离层E区与F区的耦合对F区夜晚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形成不仅会有阻碍作用 ,同时还使得中、低纬度地区的扰动增长具有了方向的选择性 .该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 ,F区中某一地区能否发展出梯度漂移不稳定性 ,并不完全由当地电离层F区的状态决定 ,同一根磁力线连接的、位于不同纬度地区的E区层结对其发展和演化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55.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构造、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勘测,具有勘探深铑度大与分辨率高的特点,从而为水电隧洞工程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及依据.通过在吉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勘测中对地质灾害准确预报的实例说明,该系统是在特殊景观条件下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探手段. 相似文献
156.
通过EH4电磁方法在贵州威宁银厂坡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实例,并经过勘查、成矿靶位的确定、工程验证三个阶段工作后,认为EH4电磁方法在地质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深部地球物理信息上优于其它常规物探方法,而它相对其它常规物探方法又更具有设备轻、速度快、费用低、精度 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7.
158.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及其与磁暴和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是基于变化磁场在地球电导率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与变化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 该感应磁场不仅包含了外空磁场的信息, 还包含了地下电导率的信息。 因此, 相对于地磁场其他成分来说Z分量更多地反应了地下活动的变化, 逐日比是利用前后两日地磁Z分量日变幅相比来提取该异常现象, 但磁暴可能会对逐日比异常判定产生影响。 我们取1984年至今江苏区域范围达到逐日比异常判定指标的29个事件结合磁暴以及该异常事件之后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 无磁暴时逐日比异常和预测范围内地震对应关系达到0.77, 有磁暴时逐日比异常和地震对应关系为0.25。 综合分析认为逐日比异常事件发生后, 若该日无磁暴或者Dst指数小于异常第二日, 那么该异常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大概为0.8, 反之则该异常有可能是磁暴的影响而不是来自于地下活动的影响, 需结合其他前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该研究增强了逐日比异常判定地震地磁前兆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9.
在1.0 Pa、室温到880℃分别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阻抗谱法测量了斜长岩的纵波速度和电导率,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在680℃,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发生脱水反应,岩石的纵波速度开始大幅度下降.在410℃~750℃、12~105 Hz的频率范围内,斜长岩只出现颗粒内部传导.由于脱水产生的自由水主要分布于矿物的三联点或颗粒拐角处,没有形成连通的高导性网络,因此,脱水作用不会导致斜长岩电导率显著增加,也不会改变其电传导机制.地球内部低速层和高导层的形成与演化可能具有非同步性,通过含水矿物脱水可以形成地球内部的低速层,但不一定同时形成高导层. 相似文献
160.
在验证了Robust方法求取地磁转换函数的可靠性之后,将之应用于华北13个台站超过5年的地磁数据中,得到了地磁感应矢量的时间变化序列.结果发现,在各个台站及其不同周期的地磁感应矢量时间变化序列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明显的年变背景特征;使用谐波拟合法提取了其中的长期背景(大于6个月)成分.重点分析了640s周期的地磁感应矢量时间变化序列,结果发现大多数台站的长期背景变化相位一致,显示出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根据对其统计分析得到的特征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推断,华北盆地在壳内可能存在一相对高导层;去掉其长期背景成分后的频谱分析显示,地磁感应矢量存在大约一个月的周期特征,这可能与地磁活动的太阳自转周期(27天)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