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27篇 |
免费 | 2121篇 |
国内免费 | 33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96篇 |
大气科学 | 463篇 |
地球物理 | 1703篇 |
地质学 | 11895篇 |
海洋学 | 888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1358篇 |
自然地理 | 7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417篇 |
2022年 | 661篇 |
2021年 | 483篇 |
2020年 | 432篇 |
2019年 | 506篇 |
2018年 | 331篇 |
2017年 | 309篇 |
2016年 | 301篇 |
2015年 | 456篇 |
2014年 | 968篇 |
2013年 | 732篇 |
2012年 | 1003篇 |
2011年 | 989篇 |
2010年 | 885篇 |
2009年 | 1008篇 |
2008年 | 1011篇 |
2007年 | 866篇 |
2006年 | 900篇 |
2005年 | 732篇 |
2004年 | 635篇 |
2003年 | 624篇 |
2002年 | 594篇 |
2001年 | 579篇 |
2000年 | 434篇 |
1999年 | 366篇 |
1998年 | 455篇 |
1997年 | 408篇 |
1996年 | 351篇 |
1995年 | 361篇 |
1994年 | 294篇 |
1993年 | 321篇 |
1992年 | 172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10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然而,新农村建设的用地出路在哪里?台州市利用土地调控倒逼机制,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宅基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好路子。本刊遵照潘圣明副厅长的批示精神,特刊登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刘长春局长亲自组织和参与的《台州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调研报告》,以供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第六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于2017年11月3~5日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基础设施监测技术前沿及应用",共设置了35场特邀报告,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位代表参会。本届论坛显示,近几年来国内外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领域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很多新进展:(1)光电感测解调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监测信噪比、空间分辨率等指标也突飞猛进;(2)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适用于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的新型光电传感器,如聚合物光纤土工织物等;(3)光电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成为保障隧道、堤坝、核电站、桥梁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的有力工具,为这些设施的健康状态诊断和损伤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撑;(4)光电传感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1)高性价比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解调技术的研发;(2)匹配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需求的新型光纤传感器及其布设工艺的研发;(3)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测数据处理和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3.
以重塑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利用GDS动静态真三轴仪采用分级、单级加载方式对土体进行循环动荷载试验,研究不同围压、频率、固结应力比下土体滞回曲线演化规律。采用滞回曲线形态特征(包围的面积S、长轴斜率k、相邻滞回曲线中心间距d及不闭合程度εp)对土体滞回曲线进行定量描述。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滞回曲线的S、d、εp随动应力幅值增大呈非线性增大,随围压、频率、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k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呈对数关系衰减,随围压、频率、固结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大;单级循环荷载下膨胀土滞回曲线εp、d、S均随振次的增加呈非线性衰减,出现循环蠕变现象,分级加载历史对膨胀土滞回曲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4.
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核废料地质处理等诸多岩土工程问题,都需要考虑温度对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为了综合反映温度和吸力对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温度下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的表达式。将此表达式与黏土–砂土统一状态参数模型屈服面相结合,考虑了温度和吸力对正常固结线及临界状态线的影响,提出了一个统一描述饱和–非饱和土温度效应的热–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分为饱和段(吸力小于某一温度下的进气值或排气值)与非饱和段(吸力大于某一温度下的进气值或排气值)。模型预测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定量描述不同温度下饱和土和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特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4):689-689
由吉林大学主办、中国科学出版社和荷兰Elsevier(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合作出版、发行的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自2006年第四期起被El Compendex收录(见Ei Village网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8.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学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2):209-215
人类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用地下水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转折。和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良好、变化稳定、便于利用、不容易受污染等优点,因此它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地下水本身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地质营力、信息载体、生态环境因子和灾害因子。因此开展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规律的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布局设计和实施等水文地质研究是一门关系到人类生活、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重要学科。笔者着重论述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是和人类社会的诞生、繁衍和发展紧密相关的。随着科学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该学科已从原来的基础学科逐渐向应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因此,今后在加强水文地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十分重视满足国民经济需求和面向市场应用的研究。最后,从世界面临严重缺水和水污染的现实、科学发展的必然和国际学术组织和学者对地下水学科的重视,以及当前人才市场对该学科人才需求等方面指出,21世纪“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9.
著名探矿工程专家,1923年3月11日出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9年4月,在北平“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20世纪50年代,奔波于白云鄂博、铜官山、攀枝花等大型矿山,组织多工种综合勘探,做出重要贡献。鉴于当时我国探矿工程落后局面,领导人造金刚石小口径钻探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1985年获国家级一等奖;领导、研究推广定向钻探、绳索取心钻探、空气钻探、反循环钻探、 相似文献
1000.
成都平原区水稻土成土剖面Cd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镉(Cd)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了解Cd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四川省成都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稻土剖面中不同形态Cd分布特征为例,探讨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Cd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其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总量Cd、离子交换态Cd和碳酸盐Cd均表现出表层富集,深层含量稳定的特征;岷江流域和沱江流域水稻土Cd含量的背景值分别为0.147,0.215mg·kg-1。外源输入耕层土壤中Cd主要为活动态,其增加量占Cd总量增加量的60.71%~90.52%,向下垂向迁移能力非常弱。成土过程随着土壤中Cd总量增加,稳定态Cd含量显著增加,而活动态Cd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的pH值主要对碳酸盐态Cd含量有影响,pH值越大,其含量越高;随着土壤成熟度增高,粉粒和粘粒含量增加的同时,残渣态Cd含量显著降低,而有机结合态Cd含量显著增高。耕层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高达0.59~0.65,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农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