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贵州务川瓦厂坪铝土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2~5],铝土矿产于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S1-2hj)页岩或上石炭统黄龙组(C2h)灰岩侵蚀面上,含矿层位为中二叠统梁山组(P2l),赋矿围岩主要为炭质页岩和铝土质页岩,分布受向斜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厚度与铝土矿层厚度、铝土矿石质量关系密切;矿床成因属古风化壳沉积型。  相似文献   
32.
康西瓦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详细调查了康西瓦断裂带发育的断层崖、断层陡坎、地震破裂带、错断山脊、拉分盆地、挤压脊、偏心洪积扇、错断水系等新构造运动形迹,这些新构造运动形迹表明了康西瓦断裂带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并兼有正滑运动分量。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分析表明康西瓦断裂西端终止于塔什库尔干谷地东部的瓦恰河谷内,东端与著名的阿尔金断裂带相连。如果以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为参照系,康西瓦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左旋走滑累积位移量可达 80~85km,根据断裂带 8~12mm/a的长期走滑速率,推测康西瓦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约10Ma。结合我们获得的断裂带两侧岩浆岩的年龄,表明康西瓦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开始时代为晚中新世,现今康西瓦地区的构造地貌格局很可能是中新世晚期以来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3.
叠瓦状逆断层是地壳中分布的主要断层组合形式之一。为了揭示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组合形式下叠瓦状逆断层间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用大型物理模拟手段,以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景,研究了两条平行叠瓦状逆断层和在其间与之相交的断层组合形式下地应力分布和变化规律。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对于研究区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它们的走向垂直的情况,靠近构造挤压端的断层会首先发生失稳破坏,较大的局部应力释放会使地壳内部整体应力有所降低,但在下伏断层的深部会出现应力的突然升高;(2)对于研究区不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而且在两条断裂之间存在一条与它们垂直的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叠瓦状逆断层垂直,叠瓦状逆断层附近浅层地应力变化较早,地壳易沿叠瓦状逆断层首先失稳活动,进而带动所夹逆断层的地应力发生调整;(3)对于研究区不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在其间夹着走向与它们垂直的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叠瓦状逆断层斜交情况,地壳易沿所夹断层首先失稳活动,进而触发叠瓦状逆断层地应力变化;(4)仅存在叠瓦状逆断层,地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叠瓦状逆断层间夹逆断层的情况下,在断层端部和几条断层交汇部位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该问题的研究对区域稳定性评价和地震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休瓦促钨钼矿区位于义敦地体南段,是该区域唯一存在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酸性侵入体直接接触形成复式岩体的矿区.目前尚未对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开展过系统深入研究,限制了对该矿区及区域构造事件和岩浆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东矿段黑云母花岗岩,西矿段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  相似文献   
35.
争:究竟有没有阿房宫辩:阿房宫究竟建没建成寻:阿房宫究竟在哪里当我们终于等来有史第一次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当我们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秦宫铺瓦屋顶",尤其是,当我们热火朝天于"项羽烧没烧阿房宫"论战不休时,其实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都被忽略——那如诗似幻般的阿房宫,真的有过吗?1.究竟有没有阿房宫铁证只能是当时的记述或实物。然而,阿房宫考古队领队李毓芳对记者坦  相似文献   
36.
《中国勘察设计》2012,(10):89-90
实现了核电站设计的全球协作工作效率提高10%,发电效率提高20%坐落于辽宁省南部港口城市大连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中国东北第一座核电站,也是首个获批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规模化建设的项目。为了克服这个耗资46.4亿人民币的大型项目在一期工程设计中面临的挑战,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GEDI)从一个单纯的二维设计环境迁移到Bentley的三维设计软件和ProjectWise协同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37.
晋东南一带的太行山断裂属于整个太行山断裂带的中南段部分,笔者等通过实地调查与一系列横切太行山断裂带的构造剖面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断裂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条叠瓦状逆冲断层,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寒武系一奥陶系由北西向南东逆冲于寒武系一奥陶系之上,为沁水板拗与太行山板隆二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断裂北西侧沁水板拗东缘是重要的产煤区,南东侧近南北向构造岩浆岩带是重要的铁矿产区。该断裂带在左权漆树歧一带,早前寒武纪变质岩逆冲于寒武系之上,逆冲断距在500m以上,长治神泉一带奥陶系马家沟组三、四段灰岩逆冲于五、六段泥灰岩、灰岩之上,逆冲断距仅几十米。  相似文献   
38.
塔西南坳陷甫沙构造带褶皱冲断强烈,古近系膏泥岩下层构造变形复杂,具有正反转构造变形特征。侏罗纪—白垩纪区域伸展环境发育大量正断层,后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受挤压反转。南部发育高角度基底卷入正反转断层,中部发育叠瓦式逆冲断层,北部边缘变形微弱。相应地将甫沙构造带划分为反转断隆背斜带、楔状叠瓦构造带和逆冲前缘构造带;反转程度南强北弱、西强东弱。对区域构造变形环境的分析表明,西昆仑山隆升引发水平挤压叠加垂直向上的剪切作用,使先存高角度正断层容易被迁就利用进而发生正反转。对正反转相关构造圈闭评价认为:反转断隆背斜带发育的圈闭规模大,幅度低,埋藏浅,落实程度高,但上覆膏泥岩层薄,被断层破坏强烈,油气散失严重;楔状叠瓦构造带发育的圈闭规模小,幅度大,埋藏深,落实程度低,上覆膏泥岩层厚,有利于油气保存;逆冲前缘构造带发育低幅度隆起和地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39.
郭赞峰  庞尚益 《测绘科学》2011,36(2):9-10,16
因瓦基线尺是国家野外大长度量值传递的法定标准器,本文通过对一组因瓦基线尺多年的检定资料、基线场的多次测量成果以及与维塞拉光波干涉仪测量成果的比较分析,论述我国野外大长度量值传递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0.
梁子 《地理教学》2011,(4):1+65-F0002,F0003
要说,我所见过的穷人已不计其数。 可是,见过穷的,也见过穷开心的,却没见过穷得一无所有,却乐得欢欣鼓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