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9篇
  免费   2435篇
  国内免费   2798篇
测绘学   441篇
大气科学   1456篇
地球物理   2032篇
地质学   9653篇
海洋学   424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24篇
自然地理   2094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587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905篇
  2013年   682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900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879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58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拉萨地体东南缘的多期深熔作用及动力学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位于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与印度-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之间拉萨地体东南缘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研究区可识别出两期深熔作用,第一期为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脉体,其与围岩一起发生了变质与变形再造,转变成了黑云斜长片麻岩.第二期为含夕线石石榴石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含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脉体.岩石化学成分显示,第一期深熔脉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其SiO2=63.81%,Al2O3=16,92%,MgO=1.86%,Na2O=4.22%,K2O=1.81%,K2O/Na2O=0.43,并显示出LREE富集、无Eu异常的BEE配分模型,同时明显富Sr(366×10-6),贫Y(12×10-6)和Yb(0.4×10-6),Sr/Y=30.舍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石榴石组成,含少量白云母和黑云母,其全岩SiO2=71.14%,Al2O3=14.26%,K2O=0.26%,Na2O=2.79%.CaO=2.94%.过铝指数A/CNK=1.40,为典型的过铝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脉体中的大多数锆石具有同心韵律状结晶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433~1.167),为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锆石岩浆结晶域U-Pb原位定年给出了64.0±1.0Ma(MSWD=8.7)加权平均年龄;个别锆石变质交生边给出了27.9 Ma的谐和年龄,同时具有较低的Th/U比值(0.019),应代表后期叠加的变质热事件年龄.含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发育同心韵律状环带,而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96~1.212).所获得的谐和年龄在27.0~34.1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9.3±0.9 Ma),应代表过铝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因此,我们认为拉萨地体东南缘变质基底在古近纪经历了两期深熔作用,第一期发生在约65Ma,在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印度板块与拉萨地体碰撞的动力学体制下,拉萨地体下地壳加厚和升温,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和部分熔融,形成了埃达克岩质的花岗闪长岩浆;第二期混合岩化作用发生在约30Ma,在印度板块与拉萨地体碰撞后伸展的动力学体制下,高角闪岩相泥质变质岩中的含水矿物脱水熔融形成了过铝质花岗闪长岩浆.  相似文献   
52.
对藏北南羌塘盆地曲瑞恰乃地区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地层进行了研究,自下而上划分为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索布查组,早侏罗世曲色组,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夏里组和晚侏罗世索瓦组。其中,对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生物地层的研究为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为该区中侏罗世地层层序的建立和详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对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和野外地质特征的分析表明,自阿尔金断裂带向NW方向依次出露三危山-双塔断裂、大泉断裂和红柳河断裂。这些断裂近于平行,且同为左行走滑断裂,具有相似的展布特征,空间走向均为NE40-50°,断裂系末端均发育“树枝状”分支断层.在断层夹块之间形成“多米诺”构造,构成了北山地区主要的构造样式。断层谷地沉积物分析和断层泥ESR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三危山-双塔断裂形成于上新世(N2k),大泉断裂形成于早更新世(1.2-1.5Ma).而北山地区分支断层和次级断层的活动在400ka之后。对北山地区断裂构造几何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阿尔金断裂系晚新生代以来向NW方向的侧向扩展.是阿尔金走滑边界重要的生长方式。北山地区特殊的走滑构造组合样式.使该地区的构造变形难于在某条断层上聚集能量,而分散在若干条次级断层上的位移量又微乎其微,该地区成为“最稳定的活动区”。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佳木斯地块南缘穆棱地区常兴村-新兴村剖面的研究,认为这里是“麻山群”和“黑龙江群”的结合部位.具有古大陆边缘的性质。穆棱地区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为包括洋壳残片在内的增生-碰撞杂岩。对“麻山群”混合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块存在中-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并遭受到约500Ma变质作用的影响。侵入“麻山群”杂岩的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SHRIMP锆石U—Pb分析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86Ma+3Ma,略晚于前人确定的“麻山群”杂岩约500Ma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同碰撞或碰撞后花岗岩。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该地区可能经历了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举世闻名的娄山关,屹立在巍巍群山之中,横阻于川黔道口。古人曾用“马头高白日,树梢挂云间”的诗句赞美它的雄伟险峻;游客称赞它兼有华山之险要,峨眉之秀丽。其实,从娄山关至桐梓一带,还是我省著名的岩溶地区之一。那里岩溶洞穴发育,首屈一指的要算娄山关观音;  相似文献   
56.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湖底扇与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店地区处于泌阳凹陷中部,属于深水沉积区,含砂率多数在20%.该区核桃园组三段Ⅲ~Ⅵ砂组可识别出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具有较为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征.在取心井段中可寻找到液化流、滑塌、拉裂与掉落岩块的滑动证据;此外,发育砂纹层理、泄水沟构造及渫状构造,后二者见于鲍玛序列C段,它们和砂纹层理伴生,这些岩块的上下层均为鲍玛BE段组合的浊积岩所构成的平整岩层.层拉平的地震剖面也表明核三段Ⅳ砂组中的平行、亚平行地震相之间夹有透镜状或波状、眼球状反射结构,平行、亚平行反射解释为深水背景泥沉积,而波状与眼球状反射为典型的湖底扇.  相似文献   
57.
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井曲线的标准化处理及信息提取、岩心及录井岩屑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南屯组储层的主要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南屯组以内陆湖相碎屑岩为主,主要包括角砾岩、砾岩、砂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及泥岩等.南一段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6.15%,渗透率平均值为0.31 × 10-3μm2,为低孔特低渗型孔隙特征;南二段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2.18%,渗透率平均值为2.79× 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型孔隙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发育一定的次生孔隙.喉道分为4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扇三角洲前缘分支水道砂体、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体和滨浅湖砂坝微相砂体为该区有利的储层砂体类型.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58.
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群  盛红 《海岸工程》2003,22(3):70-75
深圳具备优良的海滨旅游资源,但其滨海旅游特色一直体现得不够充分,滨海度假旅游品牌在全国以至海外的影响力还很有限。深圳最近对东部滨海地区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根据深圳东部滨海地区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就开发深圳东部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将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以滨海休闲度假为特色的黄金海岸旅游胜地提出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9.
日本海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可根据海底地形特征及地震反射剖面而了解,因为地形特征和地层的上超和顶超界限被认为与该区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1992年8月23—24日,安德鲁飓风经过了美国大巴哈马滩北部的两个典型的鲕沉积地区(catcay和Joulfefscay).在风暴后7个星期,观察到在风暴中沉积于高能潮道(4m深)中的碳酸盐灰泥纹层已经暴露在水下鲕丘的丘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