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多裂纹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路杨  余天堂 《岩土力学》2014,35(1):263-272
建立了求解多裂纹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引入裂纹交叉汇合加强函数以分析多裂纹交叉汇合过程;在裂纹附近区域使用广义形函数,并引入线增函数消除混合单元,可有效地提高裂纹附近的精度;用砂浆法(线段-线段接触法)结合增广型Lagrange乘子法处理裂纹段的接触条件,可以精确地模拟裂纹面约束,并方便地求解控制方程。算例分析了两方面内容:(1)计算交叉裂纹体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精度高;(2)模拟多裂纹扩展及交叉汇合过程,模拟的裂纹扩展路径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表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2.
本文构造了一个34层球坐标原始方程波-流相互耦合谱模式,利用此模式从拉格朗日平均环流的观点研究了在常定流下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冬季,由于行星波上传到平流层而大大增强了中高纬地区向极地向下的O3输运;并且还表明,热带纬向风的QBO不仅通过影响东、西风切变而引起热带O3分布的年际变化,而且通过影响行星波的传播引起了行星波对O3输运的年际变化,这表现为当热带纬向风处于东风位相时,中高纬地区行星波对O3的输运比西风位相时强。  相似文献   
43.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梅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江志红  任伟  刘征宇  杨浩 《气象学报》2013,71(2):295-30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9),结合用于海量轨迹分析的气块追踪分析方法,探讨了江淮梅雨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气候态下,江淮梅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欧亚大陆4个区域,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5%、19%、22%和19%。其中,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和太平洋上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85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而欧亚大陆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600 hPa左右的对流层中层。进一步对比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发现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对江淮梅雨的异常有重要影响,梅雨偏多年来自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水汽输送较多,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为24%,比梅雨偏少年约增加了13%,梅雨偏少年则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较多,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达到了40%和30%,比梅雨偏多年约增加了5%和10%。  相似文献   
44.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V4.9),结合轨迹聚类法和气块追踪法,探讨1998年6月12日—8月27日期间长江流域强降雨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水汽源地及其水汽贡献,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源地主要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和太平洋;不同降水阶段水汽输送轨迹、水汽源地存在差异。降水第一阶段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南海,水汽输送贡献为35%。降水第二阶段水汽主要由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和太平洋三个区域共同提供,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2%、28%和31%。降水第三阶段则是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南海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它们对降水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3%和41%。降水第四阶段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贡献为40%。强降水过程中大气环流的调整,导致了不同阶段水汽源地的变化及各源地水汽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45.
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宾  师春香  姜立鹏  孟俊耀 《气象科技》2015,43(6):1007-1014
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集成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各自优势。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采用拉格朗日集成算法,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观测信息计算的红外冷云移动矢量,为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发展提供约束条件,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红外观测信息与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集成,综合了两类卫星观测的优势。同时业务系统的设计考虑了多数据分级管理、多业务单元的协同工作和插件式的系统整体框架,为业务系统合理、快速处理多种来源的红外观测数据、微波降水数据,以及未来的数据更迭和算法更新提供了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46.
海流的拉格朗日运动对于研究物质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拉格朗日拟序结构(LCSs)作为研究海流结构的新型方法,相比于传统欧拉方法更为客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LCSs束的方法,基于25年的平均速度场,利用变分方法计算得到黑潮区域的气候态LCSs,并通过简化合并的方法得到了气候态LCSs束,该LCSs束能够突出地显示出海流特性和运输模式,其代表的平均拉格朗日环流有很强的约束作用,且具有鲁棒性。最终我们获得了气候态下12个月份的流场结构图,揭示了月周期性拉格朗日环流规律。本文还利用虚拟粒子输运、多年浮标轨迹以及气候态温盐异常3种方法进行了验证,与拉格朗日运输模式相吻合,证明了海流拉格朗日拟序结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7.
西涌湾及邻近海域物理自净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和分步杂交方法建立了西涌湾及邻近海域的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海域的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对拟建排污口标识质点的运移轨迹进行跟踪,通过计算公式,给出了西涌湾及邻近海域的水交换活跃区和滞缓区,并为拟设排污口进行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48.
本课题对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芝呆湾、胶州湾、杭州湾、厦门湾、广州湾、北海湾、深圳湾等十个海湾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十个海湾的水质预测模型和拉格朗日余流模型,为经济开发对上述海域环境质量影响的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并为海域的沿岸工业布局,排污口选址等提供环境依据。 现将部分海湾的研究内容作为实例介绍于下。第一节张淑珍 深俞光耀刀I!湾王化桐一、流体动力学模型 根据深圳湾湾口赤湾水文站验潮资料的调和分析,深圳湾的潮汐属于不正规半日潮。其特点是有显著的日不等现象。为了使潮流的数值模拟能反映这种日不等的…  相似文献   
49.
莱州市近岸海域水动力状况分析与海洋环境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莱州市近岸海域潮流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拉格朗日余流模型。结合在主要入海排污口进行的数值跟踪,对莱州市近岸海域的物理自净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海洋环境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Maximum Entropy Estimation of n-Year Extreme Waveheights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A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n (50 or 100) -year return-period waveheight, namely, the extreme waveheight expected to occur in n years, i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maximum entropy principl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method are as follows: (1) based on the Hamihonian principle, a maximum entropy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for the extreme waveheight H, f(H)= aH^γe-^βH4 is derived from a Lagrangian function subject to some necessary and rational constraints; (2) the parameters α,β, and γ in the function me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mean H, variance V=(H-H^-)^2—— and bias B = (H - H^-)^3——; and (3) with H^-, V and B estimated from observed data, the n-year return-period wave height Hn is compu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rmula 1/1-F(Hn)=n, where F( Hn ) is defined as F( Hn ) = ∫0^Hnf(H)dH .Examples of estimating the 50 and 100-year return period waveheighls by the present method and by some currently used method from observed data acquired from two hydrographic stations are given. A comparison of the estimated results shows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e 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