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篇 |
大气科学 | 14篇 |
地球物理 | 2篇 |
地质学 | 133篇 |
海洋学 | 76篇 |
综合类 | 119篇 |
自然地理 | 2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1月18~19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在郑州召开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分析研判新形势、新问题, 相似文献
92.
93.
一、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充分认识开展增减挂钩试点的重要意义(一)推进增减挂钩,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增减挂钩, 相似文献
94.
学习纪岩的文章《清风浩然正气根》,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的“四种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形势和深刻内涵。在全省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之际,作为一名纪检干部,静思细琢这篇文章,深切感到肩负的责任之重。确保省委、省政府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廉洁从政是政治保障,必须筑牢四道防线。 相似文献
95.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伟大的变革之中,支配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正处在微妙的变化之中。中国经济正要求实现从外延式增长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增长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否能有效解决中国经济所面对的核心问题,能有效解决中国经济所面对的核心问题的经济发展模式又是什么?是中国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急迫而至关重要的任务。山东海洋经济在未来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如何做到"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应该是未来海洋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6.
97.
滇中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差异研究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滇中经济区42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滇中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滇中经济区呈现点轴式空间结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 1999~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呈波浪式扩大趋势,空间结构由极核式向点轴式演变.为了滇中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强化增长极的辐射作用,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并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8.
传统支持向量机(SVM)评价模型中网格搜索法对参数的选择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选用粒子群算法对SVM模型进行优化,并应用改进的SVM模型(PSO-SVM)对长吉图经济区135个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PSO-SVM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的相同率(注:该相同率是指两个评价结果相同的个数占所有评价样本数的百分比)达到95.56%,与SVM模型评价结果的相同率达到91.11%。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并分析三种评价结果得出,PSO-SVM模型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水平,在评价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受矿山开采等人为活动的影响,54.1%的矿山遭受严重破坏(III级),25.9%为中度破坏(II级)。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
10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碳储量计算结果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获取了大密度、高精度土壤有机碳数据,为土壤碳库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基础。笔者利用这些数据计算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表层(0~20 cm)、中上层(0~100 cm)及全层(0~160 cm)的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和储量,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固碳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区内3种土壤层次的碳库组成不同,表层SOC储量占总碳(TC)储量的71.67%,随深度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无机碳(SIC)储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全层二者所占比率较为接近:表层SOC储量为132.64 Mt,碳密度为2.06 kg/m2;中上层为458.27 Mt,碳密度为7.11 kg/m2;全层为619.96 Mt,碳密度为9.61 kg/m2。各层SOC密度处于全国偏低水平,且在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一定差异:褐土土表层SOC密度最高(2.48 kg/m2),风沙土最低(0.91 kg/m2);灌溉水田表层SOC密度最高(3.45 kg/m2),菜地最低(1.61 kg/m2)。表层SOC密度分布总体上呈现为沿海地区低、鲁北平原和胶莱盆地中等、山地丘陵和中低山区偏高的分布格局。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本次多目标调查数据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本区表层土壤总体表现为“碳汇”效应,未来可净增总有机碳(TOC)量60.94 Mt,其中“碳源”量5.07 Mt,“碳汇”量65.97 M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