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484篇
海洋学   680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纯  孙连成  张娜 《海岸工程》2010,29(2):10-16
根据规划永定新河河口拟建一条通海航道,利用了该海域的现场实测资料对水动力条件、地质分布、泥沙特性以及淤积等水动力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浪、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对该航道开挖后的年淤积情况进行计算预测。通过与其临近港口的比较,提出了该航道形成可行性依据,为该航道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开始前,黄河入海水沙通量非常少,调水调沙试验开始后,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量增加近10倍的情况。通过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入海泥沙扩散的数值模拟,并结合收集到的黄河口卫星航片解译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调水调沙实验开始后黄河入海水沙量急剧增加,由于地形及射流效应,入海水沙出河口后形成E和SE方向为主扩散的泥沙流,但其扩散范围有限,呈现以河口为中心的扇形分布格局,最大影响距离约20km×40km。风作为悬浮泥沙扩散的驱动力,成为泥沙扩散运动方向和大小的重要决定性因子。  相似文献   
993.
<正>在河口水流环境中,床面上的物体(如海底管线、水雷、桥墩、丁坝等)会对流场、底床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物体的存在造成局部流动呈强三维紊动特征,泥沙运动剧烈,从而造成局部地形强烈变化。物体周围的局部冲刷过程和机理十分复杂,涉及物体形状、水动力环境、底床泥沙类型等多种因素。对于此类问题,模型实验分析一直是主要的研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电导率测定海水悬沙含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快速、连续确定悬浮泥沙含量的方法,以高含沙量海区黄河口泥沙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仪测定了不同悬浮泥沙含量水体的电导率,建立起了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上述关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盐度、颗粒粒径对电导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盐度的影响最大,颗粒粒径的影响较小。在盐度变化范围有限的高悬沙含量海区,用电导率的方法来实现现场监测悬浮泥沙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波浪作用下细颗粒泥沙悬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9组室内水槽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周期和波高波浪作用下粉砂质细砂的悬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波浪作用下,细颗粒泥沙在水体中悬浮产生明显的三层混浊结构:近底高浓度混浊层、中部混浊层和上部低浓度混浊层。其混浊度的大小与波浪动力条件相关,波浪周期的延长和波高的增加都会使近底层悬沙浓度显著增大,悬沙浓度的波动性在近底层表现得最为突出和复杂;波浪动力条件的改变对上层水体的悬沙浓度基本不产生影响。当波浪作用停止,悬沙开始静水沉降时,近底层水体含沙浓度的变化与波浪要素的比值相关,当波浪要素的比值大于临界值时,底层含沙浓度在一定时间段内反而增加,出现浓度返起现象。  相似文献   
996.
OBS浊度标定与悬沙浓度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3A,在长江河口南槽进行大小潮周期连续观测。利用OBS室内和现场浊度标定,计算不同潮时OBS观测悬沙浓度相对误差,并对影响其观测精度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果有:(1)现场OBS标定R值比室内标定偏低,但也在0.8以上;(2)大潮平均相对误差值变化比小潮大,在悬沙浓度低于1.5kg/m3条件下,大小潮悬沙浓度平均相对误差都在15%以下;(3)悬沙粒径大小是影响OBS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生物、泥沙颜色、水色和水中气泡等因素也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补偿模糊神经网络在砂土液化势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砂土液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震级、地面加速度最大值、标准贯入击数、比贯入阻力、相对密实度、平均粒径、地下水位等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砂土液化势评价的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网络的学习训练和仿真检验,表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是进行砂土液化势预测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8.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速为主要参变量,在长度为339.3m的往复式直水槽中进行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试验,试验得到了垂线平均含沙量、絮凝现象、垂线含沙量梯度、泥沙粒度四方面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变化分析,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是:动水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受碰撞絮凝概率与剪切破碎概率、絮凝体所受外力与本身抗力两大关系的制约,而流速又通过制约以上两大因素的变化,成为制约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基于2020年7月特大洪水期间长江口浑浊带南槽、北槽和北港多站位同步实测水沙动力数据,研究了河口浑浊带分粒级输沙时空特征及其对泥沙来源响应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北港和北槽是流域泥沙净向口外输移的主要输沙通道,南槽是海域泥沙净向口内输移的主要输沙通道,主槽内粉砂是主要输沙组分,占比63.2%,口外粉砂和黏土是主要输沙组分,分别占43.2%、40.9%;2)大潮粉砂输运占比高于小潮,黏土输运占比低于小潮,口外测站砂组分在大小潮期间在横沙浅滩和九段沙间沿岸输移,横沙浅滩附近大、小潮离岸输沙分别是北港口外的1.7倍和8倍,不利于横沙浅滩淤涨;3)当前流域减沙高达70%,此次特大洪水期间黏土、粉砂和砂三组分近底净向口内输移为减沙背景下的口外供沙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00.
选取科尔沁地区不同开垦年限玉米田,以沙质草地为对照,采用湿筛法测定了 0-40 cm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分布状况,以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W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为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随着开垦年限和土层深度变化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