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9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867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1070篇
地球物理   546篇
地质学   1493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汤燕冰  赵璐  高坤 《大气科学进展》2009,26(6):1169-1180
Based on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daily satellite dataset of global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for the period of 1974--2004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for 1971--2004, the linkage between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PHR) even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global OLR leading up to those events (with 1- to 30-day lag)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itiation of PHR events over the study area and anomalous convective activity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maritime continent, and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cean. During the 30-day period prior to the onset of PHR events, the major significantly anomalous convective centers have an apparent dipole structure, always with enhanced convection in the west and suppressed convection in the east. This dipole structure continuously shifts eastward with time during the 30-day lead period. The influence of the anomalous convective activity over the tropical oceans on the initiation of PHR events over the study area is achieved via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ropical and extratropical latitudes. More specifically, anomalous convective activity weakens the Walker circulation cell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first. This is followed by a weakening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background state and the excitation and dispersion of Rossby wave activity over Eurasia. Finally, a major modulation of the large scale background circulation occurs. As a result, the condition of a phase-lock among major large scale circulation features favoring PHR events is established over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982.
温度破纪录事件预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中国740个常规观测站1960-2005年日最高、最低温度器测资料,揭示了46年来中国日最高、最低温度破纪录事件的强度特征.利用历史观测资料验证了日温度极值服从高斯分布,并将历史资料中已知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作为初始条件,经冗长的理论推导得到破纪录温度的期望值,与用纯极值理论进行迭代获得的结果相比,前者更符合观测事实,预测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进行了预测评估,给出了各地区高、低温破纪录事件强度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最小值分布.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极端温度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西南地区的极端高温事件强度未来处于较大上升期,西部相对较小;而极端低温事件强度降幅最大的区域位于东北和西北部地区,华中及西南地区处于相对平稳期.  相似文献   
983.
《干旱气象》2009,27(3):304-304
“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在中国兰州举办。 随着全球变暖,全球干湿分布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干旱、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的趋势,所造成的影响日趋严重。世界各地频发的旱灾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经济问题牵动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目光。如何应对干旱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世界各国气象防灾减灾领域中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984.
胡菊芳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1):I0001-I0001
2008年10-12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日照正常。主要气候事件有:冬至日迎来强寒潮;秋末冬初降水明显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大雾天气频繁。  相似文献   
985.
陕西省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偏高,年降水总量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大部偏少,年日照时数全省大部接近常年。冬季气温异常偏低,是1961年以来的第5位异常偏低年。1月降水量全省异常偏多.陕北、关中偏多2~4倍,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89年的第二个多雪年。春、夏季降水偏少.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出现干旱。汛期多局部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2008年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61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35.4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5.45亿元。2008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986.
2008年:气候持续变暖,极端事件频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可能是自1850年开始有器测记录以来全球第10个最暖的年份,全球海面和陆面综合气温比1961-1990年的年平均高0.31℃,150 a来最热的10个年份都集中在最近12 a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北极的海冰面积在融化期降至自1979年卫星测量以来的第2个最低点;同时,2008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世界许多地方出现了洪灾、持续性严重干旱、冰雪风暴、热浪和寒潮等;拉尼娜现象在2月份呈峰值状态,以后逐渐减弱至近中性状态;南极臭氧洞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987.
利用Micaps系统资源,结合自动站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广西2008和2009年7月上旬强降雨过程,通过分析两次过程大气环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以及急流形成和维持机制,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988.
利用大气环流、海洋、天文以及宜昌单站气象资料,对2008年初宜昌市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欧亚地区出现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导致2008年初宜昌市乃至我国南方大范嗣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直接原因.南海夏季风的季节转换偏迟与这次灾害天气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拉尼娜事件对这次过程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对这次灾害天气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9.
基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1961~2008年16个台站冰雹观测资料,引入了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冰雹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对黔东南地区冰雹事件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冰雹事件集中度及集中期的平均和异常空间分布都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异常空间分布根据地形均可分为4个区域;而从时间演变来看,各个区域年冰雹事件的集中度与集中期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年代振荡特征,各区域年代际变化特征不一致;另外黔东南区域内冰雹事件的集中度和集中期有表现出反向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0.
IPCC第2工作组“极端事件与灾害:风险管理”扩大会议于2009年3月23~26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闰家气象中心何立富、国家气候中心高歌以及中圉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林朝晖研究员代表中国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