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魏胜文  马忠  牛俊义 《中国沙漠》2011,30(3):799-801
 张掖市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对水的直接以及间接消耗无论是数量还是比重都非常高,并且农产品的调出调入对张掖市水资源的调出调入量相应影响也比较大。张掖市过度依赖种植业的产业结构特征造成其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进而又对水资源的供给产生了巨大压力。论文通过对地区层面水资源的投入产出模型乘数分析,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降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在张掖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从而彻底改变区域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和高消耗现状,是解决内陆河流域干旱区水资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2.
干旱绿洲农业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国土空间优化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采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移动窗口法、生态贡献率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0—2020年生产和生活空间持续扩张、生态空间总体减少,结构从“单一农业空间增加”向“转换类型多元化”转变,功能由“生态转生产为主”向“生产与生活、生态与生产多功能相互转换”演变。② 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总体为正,耕地面积占比较大的村镇质量指数相对较高;其他生态空间向林草水生态、农业生产空间转型的生态正效应最大,林草水生态空间向其他生态、农业生产空间转型的生态负效应最大,2010—2020年农业生产空间过度扩张挤压林草水生态空间引起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正在显现。③ 人口密度、地均GDP和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环境质量分异的关键因子,降水量、土地开发强度、耕地面积占比和地均水资源量是核心因子;因子交互作用使农业生产空间增加和林草水生态空间压缩权衡博弈产生自适应稳态机制,从而形成了总体偏低的生态环境质量格局;村镇在面对干扰冲击时的自组织、适应性和转型能力不同,导致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进而塑造了村镇分异的生态环境质量格局。  相似文献   
33.
利用440份有效调查问卷,研究了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知识了解的程度,同时也征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多数人对湿地保护持支持态度,湿地公园已成为当地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外来游客观光的热点。湿地公园的作用是利大于弊,主要体现在改善了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公众支持多发展生态工业,建议保持原生态、发展旅游、增加监管和扩大宣传。但对湿地的认知,多数人还知道较少,湿地知识的科普宣传还有待加强。将调查对象按空间位置划分为张掖市甘州区、张掖市其它县、外地游客3个区域,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受访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与统计结果有较大的关系,这也是本调查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34.
2001年张掖市异常干旱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张掖市2001年干旱气候特征,并就2001年旱情、早段长度与历年进行了比较,同时从大气环流特征、水文、生态等方面对2001年严重干旱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是继1962年后的又一重早之年,且干旱程度为50a来罕见;2001年天气气候异常是500hPa环流异常引起的;通过水文干旱、生态干旱分析进一步反映了张掖市干旱现状。以上结论对河西中部干旱监测、预估及防御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5.
王清忠  牛赟 《山地学报》2007,25(5):584-589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张掖市具有代表性的8个较大湿地区域进行生态功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生态功能的好坏依次排序为:祁连冰川湿地、高山灌丛草甸湿地、黑河干支流沿岸湿地、肃南明海湿地、临泽双泉湖草本沼泽、民乐永固沼泽湿地、甘州区城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高台盐田湿地。这一结论可为张掖市湿地资源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虚拟水战略新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在我国干旱区的实践, 更新了对虚拟水战略的解释.首先, 辨析Allan虚拟水战略具有的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采用扩展的分析框架, 重新定义了虚拟水战略: 贫水地区为了实现水安全, 提高生活质量,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打通优化配置水资源(实体水+虚拟水)渠道的一个过程; 然后, 阐述了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关键是要找到发展二、 三产业的具体途径--即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正反馈环.最后, 结合生态经济的实践, 论证了甘肃河西干旱区张掖市当前采取的生态经济之路就是在实施虚拟水战略.  相似文献   
37.
蔡国英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3,35(3):770-775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以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为例, 将传统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水资源利用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相结合, 构建了混合型水资源投入产出表, 并估算了张掖市各行业的直接用水系数、 用水乘数、 直接产出系数、 产出乘数以及综合用水特性. 结果表明: 张掖市种植业、 畜牧业和其他农业的用水效益和用水效率远低于其他行业, 直接耗用水程度均高, 而直接产出一般. 张掖市过度依赖种植业的产业结构特征造成该地区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 因此, 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高效的节水措施, 适当降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是解决张掖市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
CVM评价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承受力——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增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09,31(3):560-564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手段中的基本工具,为了保证水价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水价制定过程中,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承受力必须被考虑.虽然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可以分为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但支付意愿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评价农户对农业灌溉水价的承受力.简要介绍了条件估值法(CVM),并以张掖市为例,利用条件估值法分析了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支付意愿(WTP),从而评价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承受力.结果表明:张掖市农户对农业用水的承受力为1 027.5元·hm-2,对照2006年的实际水价,说明目前的水价已经达到农户承受力的最高点.由于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低,农业水价的制定应优先考虑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不能一味强调供水成本的全部回收.要提高农户对农业用水水价的承受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户的收入.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的效益远高于农业用水的效益,政府在当前对农业用水供水单位进行扶助,以及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对农业用水的交叉补贴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39.
黑河流域张掖市近38 a以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李鸣骥  石培基 《中国沙漠》2007,27(6):1048-1054
 目前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多集中于流域系统气候变化与区域水资源变化之间的关系、区域沙漠化、沙尘暴发生的气候动因等研究方面,而对人类活动强度大、活动最为密集的流域绿洲区域张掖市气候变化所作研究较少。通过对张掖市六县(区)6个气象观测站近38 a以来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大风频率资料的系统分析,认为张掖市近38 a来气温升高幅度较之全国其他区域更为明显。多年降水变化相对不大,但冬春两季降水出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大风天气与沙尘暴发生频数近38 a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区域气温升高及冬春两季易发生沙尘暴的期间降水增加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人类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开发的加深也一定程度上对这种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0.
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备受关注。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及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基于农户调查资料,以信任、网络及规范作为社会资本的测算指标,测算了农户的社会资本指数,并对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汉族地区社会资本指数高于少数民族地区;(2)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普遍信任、社会参与、嵌入网络中的资源及互惠规范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增加农户社会资本、提高农户收入的措施,以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