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588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5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amplitude-phase characteristics(APC)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annual cycle(AC)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re analyzed.From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for the 20th century and meteorological reanalyses for its second half,it is found that over l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SAT ACamplitude with annual mean SAT dominates.Nevertheless,some exceptions exist.The positive correlation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is found over the two desert regions:in northern Africa and in Central America.Areas of positive correlations are also found for the northern Pacific and for the tropical Indian and PacificOceans.Southward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nual mean snow-ice boundary (SIB) position,the shape ofthe SAT AC becomes more sinusoidal under climate warming.In contrast,northward of it,this shapebecomes less sinusoidal.The latter iS also found for the above-mentioned two desert regions.In theFar East(southward of about 50°N),the SAT AC shifts as a whole:here its spring and autumn phasesoccur earlier if the annual  相似文献   
62.
150kaBP以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区域地层序列的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边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上部和上更新统上部/全新统的地质界线依次发生在59AGS/60L、39FD/40G和9L/10FD之沉积界面上。其时限依次大致为150kaBP、75kaBP和10kaBP,该剖面记录了150kaBP以来25个旋回的沙漠与湖相等沉积交替变更的历史过程。通过该剖面粒度和SiO2、Al2O3、Fe2O3、FeO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软体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等综合研究表明,所述这些沉积旋回是自那时以来,在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季风往复更迭所导致的非季风沙区沙漠期与间沙漠期多次正逆交替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s7.0级地震,构造部位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巴颜喀拉地块东北角,震中位置是岷江断裂、塔藏断裂、虎牙断裂和雪山梁子断裂围闭的空震区。哪条断裂发震,如何界定其与周边活动断裂的关系,与青藏高原东缘近年来发生的大地震是否有成因联系等问题对于理解该区域现今构造活动模式、预判地震发展趋势和部署地震地质灾害防控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震前后两期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对地表同震形变场进行了InSAR测量,获取了极震区约2000 km2范围内的雷达视线向变形(-13~28 cm)和运动方向,呈现为主动盘单侧走滑兼逆冲的变形模式,结合震源机制、断裂展布、构造背景和近年地震迁移的分析,揭示了控震构造是巴颜喀拉地块北缘边界断裂弧形旋转体系的尾端构造,发震断层是该断裂系中塔藏断裂的南段,并有与虎牙断裂贯通的趋势,因此,应重视本次地震与虎牙断裂之间的空震区未来的强震危险性问题;从区域上看,此次九寨沟地震可能与汶川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成因联系,因在巴颜喀拉地块南北边界断裂破裂基本贯通的条件下,2008年汶川地震诱发的东缘中部锁固破裂导致块体加速向东挤出,2013年鲁甸地震又释放了东缘南段挤压构造应力,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东北角的应力集中,促使九寨沟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盆地是亚洲大陆腹地独特的巨型地质地貌单元,是研究新生代地球系统的天然实验室。新生代以来,它经历 了古近纪海湾、新近纪湖泊—三角洲平原、河流—湖泊—沙漠、沙漠—河流的地质演化过程,古地理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远程碰撞造山作用,造成盆地的封闭、气候干旱。古近纪以来,海湾盆地西低东高,构造挤压造成周缘山脉隆升和盆地 逐渐封闭,这是盆地演化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新近纪南高北低,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周围山脉持续隆升,早先形成的河湖 等地质地貌单元不断被周边山脉所封闭,形成塔里木盆地,发育大湖泊。第四纪以来,盆地西高东低,经历了最快速的地 球系统演化,形成中国较大的内流水系以及最大沙漠。内、外动力的耦合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地 球系统演化,塔里木盆地周缘新构造活跃,在巨型盆地内发育了河流、湖泊、沙漠、戈壁、雅丹、干盐湖等多种第四纪的 地貌类型。不同地质因素时空上相互作用,塑造着巨型盆地地球系统演化,塔里木盆地展示了极干旱地区地球系统第四纪 快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5.
Farming in the Desert: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Based on Israel Ex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aanan Katzir 《中国沙漠》2000,20(2):113-117
以色列的沙漠地区占土总面积的6%,沙漠地区的传统农业是以大面积的牧场上放牧少量耐旱畜种以及种植少量抗时粮食作物为基础的;沙漠地区的现代化农业是依靠外来水源,如从加利利海引来的水和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的再循环污水为基础的。有些地区的咸水可用于灌溉耐盐作物,如马玲薯、瓜类、葡萄、橄榄和枣树,有些作物还可采用滴灌法。严酷的沙漠气候条件可采用温室加以控制,主要生产供出口的淡季疏散、花卉和香草。在海滨地区的浙  相似文献   
66.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10日一次强沙尘暴前后连续5天地面、土壤中、以及80 m高塔站梯度观测系统的各气象要素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沙尘暴前后不同沙尘天气日各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是南疆气温持续回暖、热低压强烈发展、沙尘暴和浮尘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一次南疆东灌型强沙尘暴过程.温、湿廓线在沙尘暴过境时,因强湍流交换,整个近地层大气基本上处于中性层结,沙尘暴日为降温增湿的过程;沙尘暴日前后大气层结发生了转变,破坏了晴天正常的逆温、逆湿结构.风速廓线在沙尘暴日满足对数律关系,而在沙尘暴日前后的天气里,风速较小,规律性差.沙尘暴过境时0O cm和5 cm地温变化趋势与1.5 m气温相似,过境前1.5 m气温比5 cm地温达到峰值的时间约提前1~2 h,过境后反而又滞后1~2 h.  相似文献   
67.
远离绿洲的沙漠近地面观测实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佴抗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4,13(3):282-290
通过比较远离经录洲沙漠区与临近绿洲沙漠区近地面的观测资料,发现临近绿洲沙漠区的逆湿现象主要是受到绿洲干扰的影响,沙漠地区地气之间能量交换主要由感热控制,潜热能量可以忽略不计,两个沙漠地区感热通量基本相当。HEIFE中沙漠或戈壁观测到的能量收支过程基本上能够代表干旱地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8.
HEIFE绿洲和沙漠地区大气边界层湍流混沌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志球  王介民 《高原气象》1998,17(4):397-402
利用“黑河实验”期间张掖、沙漠观测站加强观测期间1991年6月20日09:00至1991年10月2日09:00时段内水平风速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有关测量混沌的特征量:关联维数。Lyapunov指数和Kolmogorow熵。  相似文献   
69.
沈志宝  文军 《高原气象》1994,13(3):330-338
  相似文献   
70.
夏季绿洲气候效应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金塔绿洲能量水分循环观测试验”的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对绿洲小气候效应进行了17天较长序列的研究,在模拟过程中每天替换土壤湿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内2004年7月6目前和9日后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风两种背景风;白天,绿洲低层相对沙漠是一个冷源,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转为暖中心,温度场在600~700hPa之间转变。当背景风较大时,绿洲上空的温度中心会偏向绿洲中心下游。白天绿洲低层风场平均态为在东风背景场的基础上向南北两侧辐散,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场逐渐由辐散转为向绿洲的辐合,转变高度在700hPa以下,且低于温度场的转变高度。白天绿洲上以下沉运动为主,绿洲风次级环流是绿洲上夏季晴天长期存在的平均态。当背景风较小时绿洲低层可形成向四周辐散的风场,当背景风场过大时,无绿洲环流生成。绿洲为高湿场,在绿洲边缘沙漠上存在的逆湿和高水汽柱,既阻止沙漠上干热气流侵入绿洲,又防止绿洲上水汽的流失。白天沙漠、绿洲的地表能量通量差异较大,绿洲上以潜热为主,沙漠上以感热为主,二者量级相当。绿洲上的边界层高度低于沙漠的,对绿洲生态系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