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6篇
  免费   2347篇
  国内免费   2851篇
测绘学   448篇
大气科学   1453篇
地球物理   2169篇
地质学   10003篇
海洋学   441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48篇
自然地理   2104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86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822篇
  2011年   921篇
  2010年   804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837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建林  冯起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8-662
以兰州市区96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谷形态要素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不同的原因。兰州市区泥石流沟三个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其中以汇水面积显示出分维最小(0.46),沟道长度次之(0.71),沟道比降最大(1.09)。分维的大小描述了作为系统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分形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形态要素对系统所起作用的差异,分维越小,所起作用越显著。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流灾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96~2007年快速发展时期为研究时段,对这一特定时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文章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度、信息熵和均衡度。1996年以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用地结构调整即以趋向均衡的速度逐渐变缓。从2004年开始,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用地结构趋向合理、均衡化发展。文章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农业集约化因素、城市化因素、人口因素、政策因素这五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3.
云南沿边地区包括8个地州,共56个县,其中有25个县市与老挝、缅甸和越南直接毗邻,具有重要的地缘位置。本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在实现云南沿边地区GDP空间化的基础上,对GDP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深入探讨,这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及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数据的第一产业进行空间化拟合,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GDP的第二、三产业进行拟合,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空间化拟合的结果相加,实现云南沿边地区1992-2013年的GDP的空间化拟合。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沿边地区GDP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土地利用数据对第一产业建模的效果较好,拟合的多期数据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12%,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基于“分类回归”方法对第二、三产业拟合相对误差最大仅为6.404%,最终二者之和拟合的GDP拟合精度都较好,相对误差最大仅为4.241%;② 22期GDP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正的相关性,且均为显著集聚;③ GDP空间分布局部集聚的高值-高值区域集中在开远、蒙自等县域,低值-低值地区集中在绿春、西蒙等地区;④ 云南沿边地区县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在1992-1996年逐渐增强,1996年之后,经济差异波动缩小,空间关联效应呈现波动式的增强和减弱;⑤ 云南沿边地区的三维插值结果均呈现出西北至东南一线的“洼地-丘陵-平地-高峰”地势变化格局,沿边地区的东南角地区即红河州的建水、个旧和开远等县市的GDP最高,“丘陵”地势主要集中在腾冲、保山市以及最南部的景洪地区,“洼地-平地”地势主要分布在沿边地区西北角的贡山和福贡等县域、西南角的西蒙和孟连等县及中部区域的绿春和江城县等地区。  相似文献   
74.
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减排目标的区域分配是中国当前控制CO2排放的紧迫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评述了国际上针对国家之间的碳排放权的区域分解方案以及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国内区域分解方案,提出了要想真正公平、公正、可行以及可持续地进行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分配对象、分配原则、分配方案必须考虑的因素、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分配模型以及分配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对江西九瑞地区钻天山-郎君山一带的地层、岩体、断裂及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奥陶系灰岩与志留系碎屑岩间的岩性差异面是重点关注的找矿方向,结合物化探证据,认为钻天山-郎君山地区应优先进行勘查.  相似文献   
76.
区域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针对国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中生态承载力评估的需求,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及预警的定义与内涵,从预警角度提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为: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的实质是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服务功能的提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和阈值的确定、生态承载力预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成因解析等内容。本文提出的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价的方法及案例,可为全国及区域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7.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sand-storm frequency data fi'om 37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Tarim Basin for the period 1961-200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spring sandstorms in the Tafim Basin and the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 lation pattems i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We fou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andstorm frequency and the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over the Paris Basin and midwestem Mongolia, while 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over the Ural River region. The rising of the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in midwestem Mongolia and its falling over the Ural region corre- spond to a weakening of the large-scale wave patterns in the Eurasian region, which directly causes the frequency of the sand-dust storms in the Tarim Basin to decline. Also, the abrupt decline in the spring sandstorm frequency in the Tarim Basin observed in the last half-century is associated with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se key regions. At the interannual scale, the strengthened cyclonic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Mongolia and the anticyclonic patterns over the East European plains at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re responsible for frequent sandstorm occurrences in the Tarim Basin.  相似文献   
78.
大兴安岭北段早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漠河—塔河一线。对漠河北部洛古河二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二长花岗岩中锆石为岩浆成因,LA-ICP-MS U-Pb测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486±3 Ma)。岩石具高硅(SiO2=62.75%~73.32%)、富碱(ALK=8.30%~9.45%)、高铝(Al2O3=13.97%~16.53%)、低镁、低钙和低钛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为0.91~1.10,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SiO2与Al2O3和P2O5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富集Rb、Th、U、K、Zr、Hf等元素,而强烈亏损Ba、Nb、Ta、Sr、P、Ti等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中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显示了Ⅰ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洛古河岩体形成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额尔古纳等微陆块碰撞造山晚期由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9.
良渚时期文化发展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沪苏地区良渚考古资料和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良渚文化的兴、盛、衰与5.5-4 ka B.P.期间海平面升降密切关联。5.5-4.9 ka B.P.,浙沪苏地区海平面处于高海面之后的急剧下降期,降幅约3.9 m,陆地生存空间扩大,加之气候温暖,良渚文化开始兴起,良渚人择高地而居,盛行干栏式建筑,遗址分布相对分散,从事稻作农业生产。4.9-4.3 ka B.P.,浙沪苏地区进入低海面时期,良渚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遗址数量增多,分布相对集中,并向外围地区扩展。此时气候干凉,水井大量出现、盛行地面建筑、稻作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社会等级分化,揭示出低海面促进了良渚文化的繁荣。4.3-4 ka B.P.,海平面回升,渐渐进入又一高海面时期,良渚先民生存空间缩小,文化分布范围相对压缩,且以台墩和坡地建筑为主,遗址数量较中期减少,海面回升的同时,洪涝灾害,异常降温等灾变加速了良渚文化的衰落。总体来讲,5.3-4.0 ka B.P.期间“海面下降-低海面-海面回升”的过程推动了良渚文化由兴起到繁盛再到衰落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80.
万军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03,22(4):439-446
喀斯特地区土地覆被主要类型除了和非喀斯特地区一样的植被和裸露土壤外,还存在一个广泛分布的裸露基岩,一般遥感处理方法不具备直接定量提取这三类土地覆被参数的能力。基于地物光谱线性混合模型的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可以在亚象元的尺度上直接获取植被覆盖、裸露土壤和裸露基岩等在各象元区域内的比例,非常适合用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本文利用1987年2月17日和1999年12月27日LandsatTM各6波段遥感影像,使用ENVI软件,分离出植被、裸露土壤、裸露岩石和阴影等土地覆被丰度和RMS的空间分布。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1987~1999年,植被覆盖率上升593%,裸露土壤面积下降1215%,裸露基岩面积上升408%。表明研究区尽管植被在恢复、水土流失总量在减少,但石漠化面积在明显上升,生态形势依旧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