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76篇 |
免费 | 2329篇 |
国内免费 | 28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8篇 |
大气科学 | 1426篇 |
地球物理 | 2165篇 |
地质学 | 9984篇 |
海洋学 | 437篇 |
天文学 | 48篇 |
综合类 | 1252篇 |
自然地理 | 2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486篇 |
2022年 | 597篇 |
2021年 | 655篇 |
2020年 | 529篇 |
2019年 | 597篇 |
2018年 | 424篇 |
2017年 | 439篇 |
2016年 | 484篇 |
2015年 | 537篇 |
2014年 | 923篇 |
2013年 | 691篇 |
2012年 | 822篇 |
2011年 | 921篇 |
2010年 | 804篇 |
2009年 | 810篇 |
2008年 | 837篇 |
2007年 | 617篇 |
2006年 | 649篇 |
2005年 | 590篇 |
2004年 | 491篇 |
2003年 | 547篇 |
2002年 | 539篇 |
2001年 | 484篇 |
2000年 | 362篇 |
1999年 | 357篇 |
1998年 | 353篇 |
1997年 | 284篇 |
1996年 | 361篇 |
1995年 | 330篇 |
1994年 | 261篇 |
1993年 | 198篇 |
1992年 | 183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116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12篇 |
1975年 | 10篇 |
1974年 | 8篇 |
196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51.
52.
一、分析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八年级下册主要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不同尺度的区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53.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X)方法对长沙、株洲和湘潭(以下简称长株潭)地区近地表大气尘中矿物成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气尘中含有石英、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硫酸镉等23种自然矿物,还含有SiS2、Cadmium Arsenide(Cd3As2)、RhZn、Cr2Nb、NiTi、HfMo2等14种非自然矿物;近地表大气尘矿物形貌特征显示Cd元素主要富集在有矿物颗粒的地方,且呈近浸染状分布,能谱半定量分析,Cd含量可达4%,表明Cd易被吸附在矿物表面。分析长株潭地区大气尘中矿物成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对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具有及其重要的环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浙江省北部地区205件碱性土壤采用两种浸提方法取得的重金属可浸提量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浸提方法元素浸提量差异性及其关系,为农业地质环境研究中土壤元素浸提方法的选择及不同浸提方法取得的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对比提供了技术方法.以105件典型土壤样的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及全量、有效量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土壤元素有效量、有效度的影响因素.其成果是环境评价、地球化学灾害预测与防治、合理肥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对云南地区水质前兆观测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以月均值为基础,总结水质前兆观测项目的个体异常,群体异常与云南地区M≥6.0级地震1年尺度内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6.
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波速比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8~2006年间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中,选用有4个以上台记录到的震相清晰的直达Pg波、Sg波的到时(包含Pg、Sg的到时差在20~25 s的远台和小于0.5 s的近台),计算出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的波速比(VP/VS),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云南地区波速比月均值为1.685,滇西南地区的月均值高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滇西地区的月均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间的月均值低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2005年云南地区的波速比整体偏高,平均值达1.74,高于多年均值,可能是2004年印尼8级大震后云南地区波速比的一种新变化. 相似文献
57.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四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是主要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依据地震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钻井与测井资料,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划分成7个地震层序边界,分别为SB1—SB7,与之对应6个最大湖泛面,分别为MFS1—MFS6,并对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反射波终止类型,在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与四段内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前积、丘状、透镜状及发散状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地震相,并对18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剖面地震相的综合解释,编制了须二段与四段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分别划分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编制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与四段沉积相平面图,对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格局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采用具有任意方向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系统,探讨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接收函数表现出的横波分裂、能量偏离等特征,并系统剖析了各向异性介质对称轴方位角、倾角以及各向异性层位分布对接收函数方位变化花样的影响.太行山隆起地区是研究华北克拉通构造运动以及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场所.我们以该地区JJJX台为例,介绍了利用远场接收函数研究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的方法.反演结果表明,该台站下方存在明显的来源于中、上地壳的各向异性,浅层2.4 km以内表现出强度约为10%的裂隙成因的慢轴型各向异性,裂隙面沿NNE方向展布,与该地区断层走向一致;中地壳表现出强度约为8%的晶体成因的快轴型各向异性,太行山新生代的隆起是形成晶体优势排列方向的一种可能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9.
始于怀终于幽因天下之脊而闻名山西省因在山之西而得名山东省则以在山之东而行名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