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56篇 |
免费 | 3922篇 |
国内免费 | 22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0篇 |
大气科学 | 1482篇 |
地球物理 | 2220篇 |
地质学 | 10608篇 |
海洋学 | 489篇 |
天文学 | 48篇 |
综合类 | 1333篇 |
自然地理 | 22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341篇 |
2023年 | 551篇 |
2022年 | 642篇 |
2021年 | 697篇 |
2020年 | 614篇 |
2019年 | 630篇 |
2018年 | 440篇 |
2017年 | 457篇 |
2016年 | 503篇 |
2015年 | 564篇 |
2014年 | 962篇 |
2013年 | 717篇 |
2012年 | 848篇 |
2011年 | 954篇 |
2010年 | 847篇 |
2009年 | 840篇 |
2008年 | 873篇 |
2007年 | 642篇 |
2006年 | 668篇 |
2005年 | 609篇 |
2004年 | 509篇 |
2003年 | 558篇 |
2002年 | 509篇 |
2001年 | 488篇 |
2000年 | 380篇 |
1999年 | 372篇 |
1998年 | 364篇 |
1997年 | 291篇 |
1996年 | 362篇 |
1995年 | 337篇 |
1994年 | 276篇 |
1993年 | 211篇 |
1992年 | 189篇 |
1991年 | 132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7篇 |
1976年 | 12篇 |
1975年 | 10篇 |
197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Carbon and Noble Gas Isotopes in the Tengchong Volcanic Geothermal Area,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bon and noble gas isotope analyses are reported for bubbling gas samples from the Tengchong volcanic geothermal area near the Indo-Eurasian suture zone. All samples contain a resolvable component of mantle-derived 3He. Occurrence of mantle-derived 3He coincides with surface volcanism. However, 3He occurs over a larger geographic areathan do surface volcanics. δ13C values for CO2 and CH4 vary from -33.4‰ to 1.6 ‰ and from -52.8‰ to -2.8‰, respectively. He and C isotope systematics indicate that CO2 and CH4 in the CO2-rich gases originated predominantly from magmatic component mixed with crustal CO2 produced from carbonate. However, breakdown of organic matter and near-surface processes accounts for the CH4 and CO2 in N2-rich gases. 3He/4He ratio distribution pattern suggests that mantle-derived He and heat sources of high-temperature system in central Tengchong originate from a hidden magma reservoir at subsurface. CO2-rich gases with the highest 3He/4He ratio (5.2 Ra) may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相似文献
112.
通过系统梳理研究区31处矿床的勘查资料和科研资料,系统厘定了该区内生型矿床的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在研究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控制条件的基础上,对宣城地区区域成矿规律进行总结,首次构建了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及沉积岩建造复合控制的矿床成矿模型.研究区内生矿床多与燕山中期形成的壳幔混源型中酸性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有关,次为燕山晚期形成的壳幔混源型钙碱性-碱性岩有关;矿体主要定位于侵入岩与石炭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附近,受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的基底隆起带控制.根据研究区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明确了今后找矿工作的有利地段,为宣城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和已知矿床深部及外围的矿产资源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114.
内蒙古伊敏地区下石炭统红水泉组砂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碎屑沉积物成份与源区构造环境、构造背景及源区岩石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对伊敏地区红水泉组砂岩样品进行砂岩碎屑颗粒成分统计、地球化学特征及碎屑锆石LA--ICP --MS U--Pb 年代学等物源分析方法,确定红水泉组砂岩为长石岩屑砂岩,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其物源类型为切割型岛弧。红水泉组砂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38 ± 3 Ma,该年龄值表明红水泉组形成的时代为早石炭世密西西比中期的韦宪阶或之后。903 ~ 1 676 Ma 的分散元古界锆石年龄和~ 780 Ma 新元古代锆石年龄峰值,可能反映南蒙古微板块基底年龄信息。~ 500 Ma 和~ 380 Ma 的年龄峰值指示源区可能经历了多期岩浆事件: ~ 500 Ma 的岩浆锆石物源可能来自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闭合相关的后造山花岗岩, ~ 500 Ma 的变质锆石可能来自变质基底, ~ 380 Ma 的物源可能反映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至少在晚泥盆世开始碰撞拼贴,并导致该区存在一个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115.
澄湖SC7孔沉积物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澄湖湖底残留有一条NNW—SSE延伸且已被淤平的古河道。通过对湖心区古河道段SC7孔沉积物的粘土矿物XRD分析及与湖底硬粘土(Q3)、湖岸区沉积(Q4)和长江口滩地现代沉积的比较,表明古河道充填沉积中的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蛭石,还有少量蒙皂石及蛭石/绿泥石混层矿物;其中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均明显偏高,高岭石含量则偏低,伊利石结晶度也较高。粘土矿物组合兼具太湖流域地带性粘土矿物和长江口沉积物的特点,表明古河道充填沉积既有来自本流域表层物质和澄湖扩大过程中的湖岸崩积,也受到长江物源的影响。这一沉积过程也说明古河道在最大海侵时涨潮流和洪水引起海水和江水的频繁倒灌,直至淤塞和淹废。 相似文献
116.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构造盆地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滇西三江地区沿走滑断裂分布的构造盆地主要有四类:走滑拉分盆地、走滑尾端拉张盆地、走滑剪张盆地和走滑断塞盆地,其中拉分盆地居多。笔者着重对四类构造盆地的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表明这些构造盆地是在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断裂两盘块体相对运动并形成拉分区或裂陷区所形成。 相似文献
117.
118.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植物化石7属11种,即Tingiacarbonica(Schenk)Hale,TpartitaHale,PlagiozamitescfoblongifoliusHale,SphenopterisnoriniHale,SnystroemiSze,StenuisSchenk,PecopterisandersoniHale,PlativenosaHale,Taeniopterissp,Caulopterissp,PterophylumdaihoenseKawasak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化石均为华夏型分子,可以和华夏植物区的一些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根据植物群的总体组成,该区山西组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早期,大致相当于阿谢尔期(Aselian)至萨克马尔期(Sakmarian)。 相似文献
119.
德化—尤溪地区是福建省重要的金矿成矿区。通过综合成矿信息提取、筛选出与金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成矿信息标志 ,应用信息量计算法、特征分析法 ,优选出金矿找矿靶区 10处 ,其中 A类 2处 ,B类 2处和 C类 6处。在优选出的找矿靶区内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法模拟概率分布曲线 ,分别估算出该区金矿潜在资源量分别为 91.3t和 96 .7t 相似文献
120.
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巴雅尔吐胡硕地区发现一套碎斑熔岩。根据野外调查,可分为中心相的细微粒斑状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边缘相的英安流纹质碎斑熔岩。通过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细微粒斑状石英二长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7.4±0.9Ma(MSWD=1.13),英安流纹质碎斑熔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5.2±0.8Ma(MSWD=1.17),二者的形成时代均属于早白垩世早期。由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可知,6件样品均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且具有完全一致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h较富集,Ba、Sr、Eu具有一定亏损,Pb强烈富集,表明岩石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在构造环境判别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碎斑熔岩属于碰撞后或造山期后的张性构造环境花岗岩(A2型花岗岩),形成于拉张环境,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