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1961-2014年岷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20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的气候突变,结合DEM、土壤、水系、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了干旱河谷典型特征的诊断指标体系,准确地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并分析了其气候突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突变的时间节点为1981年,当前气候条件(1982-2014年)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总长度约为151.63 km,面积约705.62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4%),主要分布于松潘镇江关以下,经茂县凤仪镇至汶川县绵褫间的岷江干流,以及黑水河谷和杂谷脑河谷等岷江支流的两侧。(2)当前气候条件下干旱河谷较气候突变前(1961-1980年)覆盖河道两岸更宽的范围且向北延伸,长度增加20.87 km,面积增加81.61 km^2;(3)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引起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用波谱分析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旱雨季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旱季土壤含水量<凋萎湿度,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因受降水量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呈周期为1a的波动变化。用谐波分析法还计算了各层次土壤含水量的谐波展开式,由此可预报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3.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北起四川省松潘县安宏,南抵汶川县绵篪,位于北纬31°15′—32°32′、东经103°10″—103°54′。河谷内灌丛分布海拔1300—2700米。灌丛计有维管束植物291种,归属64科198属。当地灌丛拥有全部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即15类),其中以温带分布成分占优势,地区性特有种丰富,古老性、特有性不明显,与外地植物区系联系广泛,因而当地植物区系具有过渡性。这一灌丛中已出现荒漠化半荒漠化成分,此属一个值得重视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兰州河谷盆地近1万年的孢粉组合及气候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世兰  陈发虎 《冰川冻土》1991,13(4):307-314
  相似文献   
105.
106.
河谷外鼓     
王瑞久 《地学前缘》1996,3(2):191-197
文章回顾了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的浅表河谷扰动。从广义上讲,“弓形坡和河谷外鼓”这个专用词在不列颠广泛用于描述浅表河谷扰动。在Rutland,Empingham存在一个绝好的实例,具备真实的弓形坡和河谷外鼓。相对薄的冠岩覆盖在相对厚的上里阿斯统粘土之上,向下直到拉脱面,这样一个组合,允许弓形坡和河谷外鼓特征得到最充分发育。它们特征包括(1)下面粘土层明显变薄,系粘土进入河谷外鼓位置结果;(2)覆盖在上面的冠岩同步弯曲,产生一个向河谷的弓形坡(C),一个河谷边缘向斜(Y)和一个对照外鼓侧翼的上拱(U)。  相似文献   
107.
下切古河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基面抬升、溯源堆积、依次退积叠置是下游河段古河谷厚层连续沉积产生的关键。基于此点,对现有古河谷沉积模式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若干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8.
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及其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钱塘江口是世界著名的强潮型河口湾。平面上呈典型的喇叭状,具明显的三分性:上部的正常河流段、中部的河口湾漏斗、下部的口门带。据沉积作用和沉积相组合,钱塘江河口湾的形成及其发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末次冰期(20000-15000aB,R)──下切河谷形成;(2)冰后期早期海侵(15000-7500aB,P.)─-河口湾充填;(3)最大海侵(7500-6000aB.P.)──海湾形成;(4)海面相对稳定期(6000aB.P.至今)──河口湾发育。其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海退-海侵进积旋回沉积层序。下切河谷底部的厚度异常的河床相砂砾层,从形成阶段上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是河流下切的滞留沉积,晚期是基面抬升河流加积作用形成,它们的界限即为初次海泛面。加积作用形成的河床相砂砾层,有别于滞留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床相砂砾层,前者具加积副层序组合、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且形成的地质年代较晚。  相似文献   
109.
河流阶地是地表最常见的地貌之一,常被用作研究新构造、气候事件的材料之一。青藏高原东南缘山高坡陡,有多条强烈活动的大型断裂,是强震多发区,区内的河流往往流经高山峡谷。因此,河谷堆积物除正常河流相堆积外,还有多种其他成因。文章以金沙江中游地区河谷堆积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沉积特征和测年结果,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发现有以下的非正常河流相堆积:1)由于河道宽窄相邻,可形成短期雍水湖,从而产生的沉积;2)高山峡谷或地震带附近的河道,因滑坡堵塞河道成堰塞湖,发育堰塞湖沉积;堰塞湖溃坝后,在下游也可产生溃决洪水堆积;3)河道两侧高大雪山冰川导致的冰水相堆积。因此,在高山峡谷地区根据阶地来研究新构造、气候事件时需要极其慎重。研究结果表明,洪水堆积物由于存在不充分曝光,其释光、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会明显偏老、大于下伏正常的河流相样品年龄;金沙江中游涛源一带有高差达400 m、发育在不同高程的同期湖相层,应为同个堰塞湖沉积物;大洼村可见特大滑坡,滑坡体从左岸冲到右岸,滑坡坝拔河高在600 m以上、宽度在2~3 km之间,可以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涛源古湖可能与大洼滑坡相关。  相似文献   
110.
基于侵蚀过程会导致树木生长环境变化,进而改变根系生长生理特征的基本研究思想,以金沙江干热河谷龙川江流域为典型区,从树根细胞解剖结构和组合特征的变异中提取土壤侵蚀信息,探索和发展了基于树木生理生态的土壤侵蚀研究新方法与技术。结果表明,不同侵蚀强度下根系的年轮分布特征不一致,其中偏心率大小顺序为:局部暴露根系>浅埋根系>完全暴露根系,且偏心率与根系以上土层厚度、暴露程度存在显著性相关;根系导管面积是反演侵蚀过程的敏感指标,早材导管面积的变异是确定根系暴露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龙川江流域土壤流失厚度为1.47~4.47 mm/a,平均侵蚀模数约为3 692 t(/k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