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81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桂林地区红土砾石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林地区的红土砾石层以其独特的工程地质特征引起了许多中外学者的注意, 对它的成因至今还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红土砾石层的工程应用, 即不仅可作为一般低层建筑物的天然持力层, 而且可以作为沟、塘等低洼地带的回填土料 ;而且厚度较大的红土砾石层坚硬部分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相似文献   
22.
工程环境研究雏议随着人口的膨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以致在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宣告:“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巨大...  相似文献   
23.
杨建新 《河南地质》1997,15(2):139-142
各个地区的漂砾卵石层因厚度、大小、软硬程度不同,其钻进施工技术方法各有不同。本文介绍了豫西三门峡漳河河漫滩地的漂砾卵石层爆破法联合钻进施工的基本技术方法,供施工同类地层参考。  相似文献   
24.
25.
在中国北部边疆西起天山东端的北山,东至大兴安岭北段的4200km地域内,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第四系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源之一。本文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文中依据不同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及气候条件诸因素将本区第四系地下水划分为枝状沟谷砂砾石层孔隙水、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两种主要类型,并着重对有重要供水意义的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的分布、埋藏条件、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6.
由于江水和人类活动,引发长江崩塌、淤寒、洪涝和污染等灾害。研其原因主要为水动力改变;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整方案应采取治沙,营造“森林水库”;治水,按水动力学运动规律,用蓄、疏堵等手段综合治理;治污,要彻底根治污源;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促使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7.
沈振  李成旺  沈飞 《城市地质》2004,16(4):26-28
在多相地貌单元场地勘察中,基岩与卵砾石的鉴别难度较大。应利用初步感性认识、钻进状态、岩样特征等多手段对基岩与卵砾石进行判别,以提高判别率。  相似文献   
28.
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郝俊卿 《陕西地质》2004,22(2):101-106
陕西省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造就了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代表性强、规模大和崩塌构造发育等特征,涵盖了极高的地学科学价值,但目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着缺乏系统地调查、保护工作滞后和利用潜力尚待挖掘等问题。本文依据“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地质遗迹资源提出了科研 观光型、科研型两种保护利用类型,以此实现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9.
落石堆积的结构特征与斜坡破坏型式之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基岩山区和丘陵区,落石堆积的分布非常广泛、并可经长期积累而形成巨大规模。然而,因缺乏研究,它们(尤其是规模较大者)经常被误定成滑坡或崩塌堆积。为此,作者结合长江三峡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采用天然模型勘测和岩相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结果认为:1.落石堆积(累积体)通常是在扩离-落石发育而崩塌、滑坡不发育的陡崖(坡)下形成,同时还需有较平坡面,便于落石停积而不易被重力和流水搬走的堆积场所;2.落石堆积的结构特征为:(1)前缘土体较密实且粒(块)径较小,后缘多大块石并常具架空结构;(2)不等粒系数普遍较大;(3)常有淤泥质和砂、卵石夹层或透镜体;(4)前缘可具向外陡倾的加积层理。基于此,水的潜蚀作用和地表水对前缘的集中冲刷常成为落石堆积变形破坏的主因;3.落石堆积的破坏型式为滑坡、泥石流或碎屑流;4.落石堆积的勘查应特别注意查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储水结构及相关参数;其稳定性评价应首先分析不同工程活动影响下产生潜蚀的可能性;5.为防治斜坡失稳,首先应保护落石堆积的自稳结构和选用有防潜蚀功能的开放型措施;6.深入研究落石堆积,对沉积学和工程地质学也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城市地铁,特别是区间隧道暗挖施工,由于从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下面穿过,施工中的土体变形、水位下降和施工崩塌将会对其上的市政设施和建筑物造成不利甚至严重的影响。施工中进行防灾监控量测可及时发现这些不利影响,确保施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减少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因此施工防灾监测工怍是城市地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广州地铁二号线海珠广场站至公园前站区间隧道,埋深16~25m,其上建筑物密集,部分十分陈旧,隧道采用矿山法暗挖通过。文章从监测的规划、项目设置、观测手段、方式方法、资料处理及成果分析等几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叙述,观测项目齐全,数据连续、完整、详实、很有规律性,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层分析。系统而全面的防灾监测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地铁施工的顺利完成。防灾监测工作非常成功。监测工作经验值得类似工程监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