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81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综述地质、地形、采矿等条件的基础上,对我国西南煤矿区大范围山体开裂、累进式山崖崩塌和滑坡裙等主要特殊采动破坏现象与问题进行了描述,进而对共发生发展的机理作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矿山赋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3,10(2):114-119
本文研究了凯里凯棠地区巨块状石灰岩砾石群的古生物和岩石特征。在这些砾石中发现了丰富的(竹蜓)类化石,主要是Eostaffella Psendostaffella和Profusulinella。这一发现表明,这些砾石应该是中石炭世岩层的风化和剥蚀作用的残余;在地质历史时期,凯里地区曾有过石炭纪沉积分布。  相似文献   
103.
贵州崩塌灾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栋 《贵州地质》1993,10(4):345-349
崩塌是山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贵州是碳酸盐岩坚硬岩类广布的山区,崩塌灾害经常发生,本文就贵州省崩塌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分布特点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加强山区地质环境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和马来西亚Sarawak的Mulu喀斯特区发育的大型洞穴厅堂和天坑都与小洞道有关.它们主要沿破碎带发育,有些沿潜流带发育,其岩块崩塌并非仅与渗流排水有关.  相似文献   
106.
对南京地区已发生的滑坡与崩塌区进行调查。用园弧法计算滑坡前的安全系数在考虑地震力作用下,用静力法对边坡稳定性作定量分析。以期对本区地震滑坡与崩塌危险区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7.
姚智 《贵州地质》1998,15(2):166-175
通过对展示在研究区内686个崩塌、948个滑坡的分析,总结出崩塌、滑坡的发育规律。指出软硬地层叠覆带、断裂带、开阔褶皱冀部、不同方向褶皱接登中、平行褶皱轴向地面切割等崩塌、滑坡易发部位,并讨论其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崩塌、滑坡的区域分布规律,提出是地势坡折带左右了崩塌、滑坡的分布,最后推测贵州的另一个崩塌、滑坡高频带是地 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面的地势坡折带。  相似文献   
108.
云南山区公路水毁类型及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水毁是在气候,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公路沿线产生的一系列对公路工程的破坏和工程披破坏的过程,通过在云南山区公路水毁的调查研究,其主要类型有沿公路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桥涵,水毁路基,水毁路面,路基沉陷和路面翻浆等8类,重点探讨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路基沉陷和路面翻浆5类的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109.
黄慰文 《第四纪研究》1998,18(3):282-282
在1998年春盘县大洞;日石器遗址发掘中,洞内堆积顶部所记录的一次异常强烈的晚更新世洞穴崩塌事件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个洞穴的堆积层不仅含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而且有明确的同位素年龄,从而使我们可以在比较准确的年代基础上探讨崩塌事件与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关系。盘县大洞位于贵州高原西南的岩溶地区,海拔1640~2000m。洞厅纵深250m,宽23~56m,堆积面距洞顶22~30m,总面积约9900m2,是国内已知旧石器洞穴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大洞洞厅横剖面大部分呈三角形,近洞口处为崩塌形成的自然拱形。洞内充填了由石灰岩大塌块、石灰岩和钟乳石角砾、砂、砂质粘土、粘土和原生钟乳石钙板、石笋等  相似文献   
110.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9亿元人民币,因地质环境的恶化而引发或加重的其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现将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