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导致潮间带湿地面积损失,泥沙淤积可以抵消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使潮间带湿地面积持续增长。潮间带湿地面积的实际变化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抗衡。本文通过对崇明东滩固定断面高程的重复测量,结合海平面上升速率和潮间带坡度,尝试分离海平面上升和泥沙淤积两因子对潮间带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泥沙淤积使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面积增加1.79km2(平均0.36km2/a),而相对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导致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面积损失约0.44~0.64km2(0.09~0.13km2/a),潮间带面积实际增长1.15~1.35km2(0.23~0.27km2/a)。今后几十年,受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和长江入海泥沙进一步减少的影响,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的净淤涨速率可能进一步下降,崇明东滩湿地的开发利用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3.
基于数字海图及遥感的近60年崇明东滩湿地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9幅崇明东滩湿地1951-2006年海图数据,10幅MSS,TM及ETM+卫星数据,采用水边线及等深线叠加技术,将湿地陆面及水下部分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分析崇明东滩湿地近60 a的演变.结果表明:①东滩湿地目前的演变过程已趋于稳定,在长江口河势稳定的情况下,将保持“南冲北淤、部分交替、中部淤涨”的态势;②人类活动是东滩湿地自然演变的重要驱动力,白港潮汐通道的封堵使东滩湿地成陆过程大大加快,东滩湿地0m线较为稳定地向东部扩展,在人类逐年围垦活动的干预下,湿地面积虽然逐年增加,但潮间带结构已偏离湿地自然状态,高潮滩面积所占比重减少,且成不连续分布,海堤直接暴露于外部海洋环境中,将降低对灾害天气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34.
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植被带沉积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丰水期、枯水期在崇明东滩芦苇带、藨草带和光滩采集的6根沉积物柱状样,研究了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过剩的210Pb和228Th及7Be活度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由陆地向海洋不同植被间的沉积物粒度变化规律。依据恒定比活度沉积速率模型,估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崇明东滩芦苇带、藨草带和光滩的表观沉积速率。结果表明:3种核素示踪的崇明东滩的表观沉积速率都随潮滩植被的不同从陆到海方向逐渐降低,同时依过剩的210Pb和228Th,7Be的次序而增大。由过剩的210Pb和228Th计算的夏季沉积速率比冬季的稍高,而由7Be计算的夏季表观沉积速率则明显高于冬季的。结合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分布和这些核素的大气通量,对利用这些核素测定潮滩沉积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对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动态及其对沿海潮汐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简析。结合长江口崇明三岛地区除涝安全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和威胁,分别建立了基于海平面上升的上海市崇明三岛水系一维平原感潮河网水动力模型,深入开展了海平面上升对三岛地区除涝安全影响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至2030年,长江口海平面上升10~16 cm,崇明三岛片区的面平均除涝最高水位、局部除涝最高水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崇明岛片受影响最大,对应水位将分别上升3~5 cm、4~6 cm;长兴岛片受影响次之,对应水位将分别上升3~4 cm、3~5 cm;横沙岛片受影响相对最小,对应水位均将上升1~2 cm;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对崇明三岛的除涝安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36.
崇明东滩盐沼潮沟水动力过程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7月在上海崇明东滩盐沼内部采用复合测量手段进行了现场观测,对取得的盐沼水动力过程数据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崇明东滩盐沼内部的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1)潮沟及盐沼表面对潮波产生严重阻尼作用,潮波传播至盐沼内部时,潮沟水位波动明显异于外海,水位上升极快,而下降慢。当潮沟有退水时,涨潮初期的当地水位上升并不是潮水进入潮沟的结果,而是流向相反的潮沟进口涨潮水和潮沟内退潮水形成的水位壅高;(2)潮波进入盐沼内部时,风具有一定作用,向岸风可抬高潮沟及盐沼内部水位,离岸风反之;(3)潮沟水流流速与潮沟水位变化率、外海潮位变化率都不存在相关关系;(4)潮沟水位低时,过流断面较小,涨潮水进入潮沟时,潮沟水一旦改变流向,就具备很高的流速并伴随流速峰值的出现。潮沟水向盐沼表面漫溢时,过流断面突变,潮沟流速出现峰值。由于潮沟退潮水位变化慢,盐沼表面水归槽时并没有产生潮沟流速峰值。根据崇明东滩观测结果,概括了盐沼水动力过程的影响因素,指出了以后研究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探矿工程》2004,31(8):3-3
日前,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桥隧工程。工程建成后,驱车从浦东五号沟至崇明陈家镇,不到30 min。 受长江天堑阻隔,上海至今没有一条连接崇明岛进而沟通长江以北地区的陆路通道。目前,崇明岛和上海市区的交通联系仅靠轮渡,通行能力低。  相似文献   
38.
3煤顶板突水是影响东滩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归纳出了3煤顶板突水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9.
刘飞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1):30-31,35
对东滩煤矿三采区地应力进行了现场测试及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地应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通过煤体强度实验建立了其强度准则,并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能量判据。在此基础上对该矿3号煤层冲击地压的区域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0.
为了对上海市崇明东滩等吹填造陆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针对崇明东滩吹填区下伏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特点,考虑不同吹填时间,选取由西向东的5个不同吹填区(1949围堰内、1949—1964、1964—1976、1976—1990、1990—1998)内钻孔的黏性土进行剪切试验,分析了不同时期及不同层位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并对土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观察土样的微观结构,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定性及定量地分析了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黏土在1949—1964吹填区内的抗剪强度最高,在50、100、200、300 kPa竖向压力下的峰值剪应力分别为33.31、46.68、102.10、147.15 kPa,粉质黏土在各级竖向压力的作用下,各吹填区内的抗剪强度差距不大;自西向东,黏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与粉质黏土层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天然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有关。2)自西向东,各吹填区内土样的微观结构有显著变化,黏土层的微观结构从絮凝-团聚状结构向基质状结构变化,粉质黏土层的微观结构呈现骨架-团聚状—基质状—絮凝-团聚状结构的变化趋势。3)结构单元体的平均直径与土样的黏聚力负相关,与内摩擦角正相关,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