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40篇 |
免费 | 955篇 |
国内免费 | 9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58篇 |
大气科学 | 674篇 |
地球物理 | 802篇 |
地质学 | 3703篇 |
海洋学 | 720篇 |
天文学 | 67篇 |
综合类 | 673篇 |
自然地理 | 2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201篇 |
2022年 | 230篇 |
2021年 | 274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228篇 |
2018年 | 207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50篇 |
2015年 | 324篇 |
2014年 | 484篇 |
2013年 | 427篇 |
2012年 | 512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475篇 |
2008年 | 478篇 |
2007年 | 426篇 |
2006年 | 366篇 |
2005年 | 354篇 |
2004年 | 316篇 |
2003年 | 348篇 |
2002年 | 297篇 |
2001年 | 258篇 |
2000年 | 227篇 |
1999年 | 202篇 |
1998年 | 197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180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75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8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46年 | 2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3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石家庄市引岗黄水库水供水二期工程为省重点工程,在施工中各工序严格按规范施工,因土资源缺乏,经各方研究决定用砂作为回填材料。几经试验,最终选定了以贯入度法作为回填砂的检测方法,确保了回填质量,保证了输水管线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3.
基于崖州湾海域141个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的粒级组分、粒度参数及其沉积动力环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泥质砂质砾、砾质泥质砂、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6种,砂质粉砂分布最为广泛;粒径总体趋势表现为自北向南由细变粗再变细的NEE条带状分布特征,分选系数总体偏高,反映了该区复杂的物源和水动力条件。运用Flemming三角图式,结合粒度象、研究区物源、水动力条件及地形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沉积环境:近岸主要受控于波浪掀沙和搬运作用,粒径较细,表现为波控沉积特征;中部主要受控于径流、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粒径粗,分选差,表现为河口沉积特征;南部主要受控于潮流输沙作用,波浪作用减弱,粒径细,分选相对较好,表现为相对低能的沉积环境。沉积物输移趋势分析显示研究区中西部为一沉积物汇聚中心,近岸侵蚀物质、宁远河输运物质以及外海潮流输运物质均向该处运移。 相似文献
114.
乌干达Albert地堑中新—上新统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干达Albert地堑位于东非裂谷西支北段,是晚中新世开始发育的陆内裂谷盆地。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新—上新统砂岩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岩心、孢藻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该时期气候温湿,湖平面振荡式上升;盆地物源体系复杂,发育Victoria Nile、Albert Nile和Kafu等多条主水系;盆地构造分带差异明显,由北至南依次发育缓坡带、中部断阶带、南部陡断带、断阶带和高角度斜坡带。北部缓坡带发育沿盆地长轴方向的正常三角洲;中部断阶带、南部陡断带及南部断阶带发育一系列垂直于盆地轴向的扇三角洲及湖底扇;高角度斜坡带发育沿盆地长轴方向的扇三角洲及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特征与物源体系、构造分带、湖平面升降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北部区域、东部边界断层下降盘及盆地南部是良好的储盖组合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5.
海阳砂质海岸岸滩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阳近岸海域的水深地形、表层沉积物粒度以及遥感影像等资料,利用泥沙起动流速和沿岸输沙数理公式以及岸滩演化数学模型,探讨了海阳近岸海域岸滩演化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潮流很难使泥沙发生直接起动,波浪造成的沿岸输沙总体向ENE方向运移。影响研究区冲淤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河流来沙、波浪以及人工构筑物。河流径流量减小,导致研究区泥沙来源减少,加剧了局部海岸侵蚀;近岸人工构筑物的建设,改变了泥沙输运趋势,并导致局部冲淤环境发生变化;波浪是控制研究区泥沙运移、沉降的关键因素,控制着研究区冲淤演化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16.
西北沙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沉积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北沙巴盆地不同构造区烃源岩、储集层、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构造对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该盆地的主要烃源岩是Stage Ⅳ泥/页岩;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 ⅣC、Stage ⅣD砂岩组成的上砂岩单元、Stage ⅣA砂岩组成的下砂岩单元以及Stage ⅣC、Stage ⅣD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扇;总结出下、上及深水3套储盖组合。盆地各烃源岩、储集层受构造—地貌控制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区;受不同时期变形作用的影响,盆地各构造区内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进而控制了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17.
西非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深水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大西洋的构造演化,划分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沉积特征,分析了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方向。研究表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烈,以陆相沉积为主;晚白垩世至今的漂移期构造活动弱,以海相沉积为主。赛诺曼—土伦阶海相烃源岩是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主要油气来源,是油气成藏的基础;盆地漂移期广泛发育大型深水沉积体,深水沉积体是漂移期储层和岩性圈闭形成的关键;油气运移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漂移期构造活动弱,缺少油源断裂,赛诺曼—土伦阶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至烃源岩层内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模式;寻找赛诺曼—土伦阶烃源岩灶内大型沉积体是盆地未来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8.
在BH大道SMA路面施工过程中,通过对SMA原材料、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等的控制,确保了BH大道SMA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9.
该文综合利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物理学标志,对东营凹陷通61断块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划分和描述。系统编制了区内沙二段7个砂层组中51上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展示了各小层沉积时的地理面貌和沉积格局,阐明了各类储集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文中还详细讨论了沉积微相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0.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但我国无钻井.这里收集了该区内Mulu-1井部分测井曲线以及Talang-1井的钻探结果,利用有限的钻井数据进行该区的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引入弹性参数旋转角度,构建了岩性及流体指示因子,并根据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两个目标钻井的指示因子.结果表明,通过Mulu-1井测井数据交会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