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5篇
  免费   1330篇
  国内免费   2350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1032篇
地球物理   927篇
地质学   5820篇
海洋学   338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570篇
自然地理   540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82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13篇
  1938年   4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利用鲁西南地区雾日与同期、前期全球500hPa高度资料,统计得出欧亚大陆槽脊位置,亚洲南北两支锋区的位置、强度、走向等与鲁西南地区雾日密切相关,并选取优势因子建立鲁西南地区月、旬、候雾日预测方程,试报结果表明,用前期全球500hPa高度资料预测雾日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2.
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值-气相色谱法研究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N2O、CO2、CH4与大气交换的日变化规律。CO2日排放变化形式基本相同,和大气交换的总结果是向大气排放,影响草原N2O排放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表层土壤理化特性,日温变化主要影响其日变化强度;影响草原CH4日变化形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水分和供氧状况,而温度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则影响吸收强度,利用内蒙古草原温室气候排放相对固定的日变化形式,可以对相同生产季内每周1次的观测结果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213.
利用小浪底库区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气象站蓄水前后共20 a逐日雷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站雷暴日数、初日、终日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因水域面积增大,对小浪底库区及周边雷暴气候特征等有较大影响,库区和周边东部年雷暴日数和初终间日数呈增加趋势,周边南部呈减少趋势;雷暴日数秋季增加,夏季减少;库区和周边雷暴初日均呈明显的提前趋势,终日多呈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214.
为了给河西走廊风电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河西走廊14 座风能观测塔2009 年9 月至2010 年8 月的资料,分析了大风日低空垂直切变和湍流的演变和分布.结果表明: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年平均在0. 092 ~0. 158 之间,较国标有些偏低;10 ~ 30 m、10 ~ 50 m 和10 ~ 70 m 的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比非大风日偏小;低层风速垂直切变大,高层风速垂直切变小;大风日10 m、30 m、50 m 和100 m 4 层的年平均湍流强度为0. 11,比非大风日偏小一半左右;在大风日,随风速增大,风速不均一性减小,风向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15.
日海平面畸变与南黄海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16.
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及其对大别山造山作用的指示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显示两个演化阶段.第1阶段为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中一晚侏罗世以出现至少4次明显的反粒序陆相碎屑沉积单元为特征,堆积了巨厚的类磨拉石建造,反映区域挤压背景下不断增强的大别山北部冲断-造山作用和临近山前的挠曲下陷.第2阶段为晚侏罗世晚期至白垩纪,其中包含两个裂陷幕,第1幕(J_3)为钙碱性-碱性火山喷溢夹火山碎屑堆积,深部可能反映扬子大陆俯冲岩板折断并诱发幔源岩浆上涌;第2幕(J_3~ K_1)发育3000~ 3500m的大套湖相、河流相及山麓相沉积,反映区域拉张背景和强烈的山-盆差异升降运动  相似文献   
217.
利用1970~2004年广西89个测站逐12h降水实测资料,分析了广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年均暴雨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暴雨中心区主要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地形的强迫作用对暴雨有增幅效应。年均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与年均暴雨量的分布相一致,但不同的季节年均暴雨日数其地域分布有明显差异。暴雨的日变化具有桂西北夜间暴雨濒数较白昼高,而桂东南则相反的分布特点。广西暴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为1~2d,约占94%,3d以上的强过程只在5~8月份出现。  相似文献   
218.
用大理、理塘和林芝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3站气温、相对湿度、本站气压、瞬时风速、地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理、理塘和林芝气温最低值和相对湿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为7时、7时左右和8时左右,气温最高值和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均在16时左右。3站气压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2个高峰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0时左右和凌晨0~1时,2个低谷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7时左右和5时左右。风速在凌晨至7时左右较低,之后至傍晚不断增大并出现极大值,日落后逐渐减小。3站地面温度7时左右出现最低值,14时左右出现最高值。从季节变化情况看,气温和地面温度出现最高值、最低值的月份及变化幅度最大的月份基本相同。地面温度增、降幅度最大的季节分别是春季、秋季。气压随季节变化幅度较气温、相对湿度小。初春风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风速对相对湿度有一定影响,大理和林芝相对湿度出现最小值的月份与风速出现最大值的月份相同。各要素值基本是大理最大,林芝次之,理塘最小,这与3站的纬度、海拔高度和下垫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19.
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冷涡一般指活动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具有一定强度的高空冷性涡旋。本文规定:高空500hPa和700hPa出现闭合的等高线、地面图上无锋面气旋的高空冷性涡旋,并且在此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其中必须在一个省内至少有2个站暴雨,为东北冷涡区域性暴雨日(以下简称冷涡暴雨)。本文应用1980~1989年历史天气资料,对于冷涡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物理诊断分析,在冷涡暴雨形成的环境物理条件及其热力、动力特征方面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有助于深化认识冷涡暴雨与气旋暴雨形成的不同物理特征,为冷涡暴雨的预报提供物理因子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20.
采用1991~2010 年小时降水数据对中国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91~2010年中国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的年累计值在波动中呈明显增加趋势。在空间上,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国黑龙江漠河—云南腾冲一线的东部地区,该界线以西则是低值地区,其中小时暴雨变化最为显著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中国白昼和夜晚的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在空间分布上也有类似的规律。在日变化的时间尺度上,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呈现出双峰现象,最高值均出现在17:00(北京时间,下同),而最低值出现在12:00。同时选择表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夜晚灯光指数、黑炭气溶胶、低能见度日数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4 个因子,分别与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做空间相关分析。在全国平均水平上,4 个空间相关系数均在波动中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中国气候变化区划一级分区上,空间相关系数均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最为明显的是II 分区和III 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