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7篇 |
免费 | 642篇 |
国内免费 | 8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篇 |
大气科学 | 757篇 |
地球物理 | 213篇 |
地质学 | 2544篇 |
海洋学 | 314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181篇 |
自然地理 | 2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74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29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55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215篇 |
2010年 | 146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130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Pavel Ya. Groisman Richard W. Knight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1):1191-1207
A disproportionate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coming from intense rain events, in the situation of general warming (thus, an extension of the vegetation period with intensive transpiration) and an insignificant change in total precipitation could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potentially serious type of extreme events: prolonged periods without precipitation (even when the mean seasonal rainfall totals increa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this development is already occurring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over North America south of 55°N, for the same period when changes in frequency of intense precipitation events are being observed. Lengthy strings of “dry” days without sizeable (>1.0 mm) precipitation were assessed only during the warm season (defined as a period when mean daily temperature is above the 5℃ threshold) when water is intensively used for transpiration and prolonged periods without sizable rainfall represent a hazard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health and agriculture. 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 the mean duration of prolonged dry episodes (20 days or longer in southeastern Canada, 1 month or longer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along the Gulf Coast of Mexico and 2 months or longer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and Northern Mexico)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a consequence, the return period of 1 month long dry episodes over the Eastern U.S. has been reduced more than twofold from 15 to 6~7 years. The longer average duration of dry episodes has occurred during a relatively wet period around most of the continent south of 55°N but is not observed over the Northwestern U.S. and adjacent regions of Southern Canada.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辽南金州地区重点区段的研究,根据同位素测量数据和野外实测剖面结果,笔者认为辽南以大和尚山地区为代表的面状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燕山早期,面印支期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为特征。 相似文献
94.
桂北苗儿山地区高岭印支期花岗岩及石英脉型钨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岭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南部,根据花岗岩中含有斑晶与否,将其与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分为两种:一种为中细粒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一种为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成矿花岗岩具有高硅、准铝—弱过铝、高分异S型特征。岩体稀土总量中等—偏低,富集轻稀土、Cs、Rb、Th、U、Pb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Ba、Sr和Ti元素;利用锆石LA-ICP-MS U-Pb原位定年方法,对两种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定年分析,获得侵位年龄分别为224.9±1.4、220.2±1.6Ma,该数据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除此之外,本文首次对高岭石英脉型钨矿的白钨矿石进行了Sm-Nd同位素分析,获得了钨成矿年龄为212±20Ma,数据表明钨成矿作用也发生在印支期,这再一次证实了南岭西部的苗儿山与越城岭地区存在较广泛的印支期成岩与成矿作用。对钨矿石的镜下和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的详细研究表明,高岭钨矿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成矿阶段:(1)黑钨矿—白钨矿—石英阶段,(2)白钨矿(黑钨矿)—硫化物—石英阶段。白钨矿εNd(t)=-8.88~-9.39,为负值,这与成矿母岩属S型花岗岩相吻合,它们都属于古老壳源物质重熔作用的产物,而形成白钨矿的物质,则来自于重熔型花岗岩岩浆高度分异演化形成的富含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95.
96.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ula坳陷位于Muglad盆地东北部,面积约5 000 km2,FN油田是该坳陷最大的亿吨级油田。油气储层主要为白垩系Abu Gabra、Bentiu和Aradeiba组。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FN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FN油田Abu Gabra、Bentiu和Aradeiba组原油特征相似,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原油既表现出正构烷烃、藿烷、甾烷系列分布完整等正常油特征,又表现出色谱基线抬升、高峰度UCM、25 降藿烷出现等生物降解油特征,这些特征表明FN油田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的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又接受后期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充注。根据构造演化、埋藏史和生排烃史可以研究生烃期次及油气成藏特征。Abu Gabra组烃源岩发生了两次生烃作用,第一次生烃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Ro达到0.6%以上,进入生排烃作用阶段,晚白垩世末构造抬升作用使这次生烃产物遭受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第二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古近纪,Abu Gabra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阶段,是本区最重要的一次生油作用和成藏过程,与该次成藏事件相关的构造圈闭是Fula坳陷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97.
福建燕山期高钾钙碱质系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本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性的分析研究,来探讨火山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形成时的大地构造环境等问题。通过对岩石化学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化学性质上本区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以英安岩、流纹岩及其相应的碎屑熔岩、熔结凝灰岩为主的造山带的岩石组合类型.对大离子亲石元素中K/Rb比值,稀土元素的总量及LREE/HREE比值(La/Lu)N及Eu/Sm比值的分析研究表明本套火山岩属活动大陆边缘型造山带的岩石组合类型。锶初始值(~(87)Sr/~(86)Sr比值)的研究暗示出本套火山岩组合的岩浆的物质来源在东部沿海地区为幔壳混源型,向西部内陆逐渐变为下部地壳重熔型岩浆.其形成机制与当时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有着内在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98.
99.
干旱区晚第四纪已有较多高湖面与湖泊演化的报道和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但高湖面出现的时间尚存争议,高分辨率的气候环境记录仍相对缺乏。本文通过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湖岸地貌考察和AMS 14C 年代学研究,讨论达连海古湖晚第四纪高湖面出现的可能时间; 并通过达连海DLH99孔岩芯年代和高分辨率代用指标,讨论高原东北缘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达连海周围存在6级高湖面岸线或台地,14C 测年结果显示,最低的两级湖岸堤形成于全新世,其余湖岸台地年代均老于44cal.kaB.P.,当时在达连海地区形成一个较大的古湖泊。DLH99孔显示达连海近15cal.kaB.P.沉积了40.92m的湖相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高达2.7mm/a。孢粉资料揭示出,现代干旱的共和盆地在末次冰消期以来存在两个山地针叶林发育阶段,分别位于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全新世早中期是适合山地针叶林植被发育的气候最宜期,而晚全新世山地森林植被整体衰退。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达连海全新世低水位时期对应于岩芯中部山地森林植被发育的晚期,出现较强烈干旱事件(岩芯深13~15m段),这种湖泊水位与植被所指示的气候变化不一致现象(即低水位时期盆地内耐旱植物和山地乔木花粉同时增加),可能揭示出干旱区山地与盆地环境对区域气候不同响应。达连海存在的系列高湖面和冰消期以来的完整气候记录,为理解晚第四纪季风边缘区气候变化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