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小秦岭小河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其定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河岩体是一个“I”型高位深成岩体。采用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依结构演化序列将小河岩体划分为甘沟、后沟两个单元,归并为小河超单元。通过对岩体构造、包体、空间位态和区域构造特征等分析,提出小河岩体为顺基底拆离断层经基性岩墙拓宽通道—被动上侵顶蚀—类岩墙扩张式就位的复合定位机制。中条期伸展构造为岩浆生成、侵位提供了热动力及潜在空间。  相似文献   
32.
文章报道了云南元谋盆地上中新统小河组芝麻大村小夹巷巷地点的脊棱齿象属(Stegolophodon)的新化石材料:包括一完整的、轻度磨耗的左上第二臼齿,和一不完整的、重度磨耗的右上第三臼齿.第二臼齿和第三臼齿主齿柱中附锥和前中心小尖愈合;后中心小尖很弱小;前二脊发育中沟,且几乎排成一条直线,仅主齿柱的中附锥比主尖略微靠前;第三臼齿的后三脊略向前弯.这些特征与西瓦利克道克派珊组的剑齿象型脊棱齿象(Stegolophodon stegodontoides)形态上十分相似,可归为同一种.元谋盆地小河组此前发现的所谓“Stegolophodon banguoensis”和“Stegolophodon aff.banguoensis”经比较均可以归为此种.小河组的磁性地层年代约为8.3~ 7.2Ma,而相距不远的昭通盆地出产最原始的剑齿象Stegodon zhaotongensis的层位的磁性地层年代约为6.5~6.OMa,因此,剑齿象型脊棱齿象代表了脊棱齿象演化到晚中新世中期的进步类型,此后,脊棱齿象便迅速演化为剑齿象.小河组的剑齿象型脊棱齿象的新材料,能为这一幕演化历史提供生物年代学和形态学的双重证据.  相似文献   
33.
从弹性动力学方程出发模拟了鲁甸地震在包谷垴—小河断裂地震自发破裂过程,探讨影响鲁甸地震破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鲁甸地震的左旋走滑的震源机制以及震级主要是受背景应力场的影响,断层滑移分布受到断层几何结构、水平应力场方向及相对大小的影响,非平面复杂断层几何结构是导致鲁甸地震复杂的滑动位移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边城廿八都     
浙西南的江山市廿八都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四面群山拱卫,仙霞古道穿镇而过,自古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小镇类似文学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当时“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这条小河街。”而唐宋古道驿站遗址和明清古桥民居至今尚存。  相似文献   
35.
王雷  韩润生  吴鹏  李瑞龙 《地质通报》2008,27(6):866-874
大姚六苴铜矿床是中国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小河-石门坎矿段钻孔、剖面及地形资料的综合研究,应用surpac vision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了矿区地表模型,实现了工程控制矿段的地层、矿体的三维显示,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地层、矿体、地形的三维模型,直观地显示了矿区地层、矿体的分布特征,为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的MS6.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空间分布、活动断裂组合样式和区域构造背景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1)根据主震及4级以上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空间分布、烈度长轴方向,判断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NW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2)根据地表GPS水平运动速率及水平缩短速率的差异性、断裂组合样式和历史余震深度,判断发震断裂具有薄皮-同向差异逆冲型捩断层的特征;(3)包谷垴—小河断裂活动可能主要受深部的"管道流"控制,"管道流"自NW向SE方向运动,在昭通断裂带处受到华南板块的差异阻挡,造成包谷垴—小河断裂西侧管道流运动速率大于东侧管道,从而驱动包谷垴—小河捩断层的左旋滑动,导致了鲁甸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发生了M 6.5级地震.此次地震为云南省14年来最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位于北北西向包谷垴-小河断裂带与北东向西鱼河-昭通断裂带的交汇部位.综合余震空间展布的长轴方向和震源机制两个节面解,判定北北西向包谷垴-小河断裂为其发震构造,断层走向165°,倾角65°,滑动角12°,以左旋走滑为主.此次地震序列余震较为丰富,已发生1450多次,其中最大余震为M 4.2级地震.余震区呈不规则T字形,长轴约37 km,短轴约20 km.根据余震空间分布、序列随时间衰减h值和M≥3.0级余震震源机制解变化情况,初步判定该地震序列属主余型.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多年来持续圈定的川滇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也是2014年度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但地震并没有发生在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带上,而发生在一条规模较小、出露并不连续的晚更新世以前活动的次级断裂带上,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强震与活动断裂的关系理论.文章最后还讨论了云南地区今后的震情形势.  相似文献   
38.
Surpac软件中加入三维模型,在地质勘探和地质模型、地表和地下采矿设计、矿山工程测量、生产规划和开采进度计划、尾矿和复恳设计以及钻孔编录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三维模型有实体模型和块体模型两种。构建的实体三维模型不仅可描述物体的轮廓,还可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任意方向切割剖面等。根据用户的定义,块体模型在限定区域内可以快速生成矿块的体积吨位、品位等,为矿床深部找矿提供了形象资料。以大姚铜矿小河一石门坎矿段为例,Surpac Vision三维可视化软件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川东南地区早志留世晚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野外露头、大量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早志留世晚期发育2个沉积体系组,包括3种沉积相及众多亚相、微相类型。其中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于靠近江南—雪峰山隆起的川东南—湘西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于川南—黔北地区;陆棚沉积主要发育于宜宾—重庆一带。沉积模式显示了早志留世晚期川东南地区为受古隆起控制的局限海盆,研究区东部发育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小河坝组,由于江南—雪峰山不断隆起,向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物源,沉积了一套向上变粗的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南部受黔中隆起控制,由于黔中隆起相对稳定,在其北侧主要发育了与小河坝组同时异相的石牛栏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该新认识有助于了解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体的时空展布,以及预测该区有利油气聚集区带。对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0.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 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1°N, 103.3°E)发生Ms6.5地震, 震源深度10 km, 死亡617人, 失踪112人, 受伤3 143人, 受灾人口108.84万人.根据月亮赤纬角、太阳黑子极值年等周期变化及两者的叠加效应, 总结出2013—2014年是云南强震高危期, 具备Ms7地震的发生条件.次年, 利用基础SW前兆仪的临震预测指纹法信息, 制定了2014年底211号地震预测表, 预测了2014年8月四川(26.18°N, 105.33°E)将发生Ms5.3地震发生.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表明: 这次地震的指纹法预测时间相差1天, 震中相差226 km, 震级误差Ms1.2.通过构造背景、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机制研究, NW向的包谷垴-小河左旋走滑断裂是鲁甸地震的发震断裂.中下地壳低速(高导)体与包谷垴-小河断裂交接部位是流变界面能量释放的位置, 即本次地震的震源位置, 为板内地震三层次构造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