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1062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51.
为满足地震监测需要,在中国西部格尔木地区拟建立小孔径地震台阵,并建立临时地震台阵。新建临时台阵记录到青海地震月报目录中大部分地震,及目录中未有地震序列60多个。可见,格尔木地震台阵的建立将改善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从而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52.
重庆小南海滑坡形成机制离散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通  王运生  吴龙科 《岩土力学》2014,35(Z2):667-675
重庆小南海滑坡是烈度相对较低地区发生的地震高位滑坡,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基于重庆黔江小南海相关研究资料,通过对复原的小南海坡体进行失稳分析,计算得出使岩体产生崩滑破坏的地震力临界条件,即只有当地震波地形放大后滑坡才能启动。为了进一步验证计算所得的结论,运用UDEC软件建立小南海典型二维场地模型,施加相应的地震力对坡体失稳崩滑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地形放大效应触发具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位岩质斜坡地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具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陡突出地形对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该坡体运动模式为:峰值加速度放大-增加的振幅迫使岩体顺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迅速拉裂-沿缓倾层面滑移-高速脱离滑源区-巨大的势能和动能驱动坡体做长距离运动,其间伴随解体、颗粒间相互碰撞、铲刮作用,具有二相甚至三相流体性质。分析揭示地震力作用下斜坡体中质点加速度具有地形放大效应。对比结构面监测点和基岩监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表明,滑坡启动时具有较大的加速度,当遇到平行坡面的不连续结构面时,斜坡动力响应强烈,最终导致坡体失稳。  相似文献   
85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6月19—20日江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中-β尺度小高压的维持和破坏对雨带的生成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小高压的存在,阻挡了北方弱冷空气南下,不利于强降水发生。当小高压减弱消失时,冷、暖气流的交汇引发强烈辐合上升运动,从而触发强降水。中-β尺度小高压的产生维持、消亡与高空急流的非地转质量调整有关。中尺度低涡的稳定维持、弱冷空气南下、高空急流动量南扩、低层西南急流维持等多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大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854.
王勇  张洋  包峻帆 《江苏地质》2019,43(2):208-221
河南固始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为小型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花园墙组地层中,主要受地层控制,区内龟(山)—梅(山)断裂带、杨山背斜及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多次侵入,与围岩下石炭统花园墙组的石英砂岩、钙硅质石英砂岩、钙硅质粉砂岩的“硅钙面”发生交代作用,从而富集成矿,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矿区主要的物质来源和热源,矿体形成受构造影响显著,矿体规模与构造附近的侵入体规模成正比。矿区内物化探对矿体均有良好的指示。研究成果对于该区进一步扩大找矿远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5.
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通过信号强化、大比例显示及蚂蚁体追踪技术,在剖面上建立了小断层的识别标志:1)同相轴的轻微错断;2)同相轴的分叉、合并;3)同相轴的挠曲、强相位转换;4)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5)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表现为不连续;6)借助蚂蚁体剖面识别小断层.通过分析临北地区不同规模断层的空间组合样式,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不同规模断层的演化过程.构造物理模拟显示,临北地区小断层主要为主干断层活动的派生或伴生构造,大断层附近的区域应力场是其主要形成原因,形成的小断层多与大断裂平行,呈平行式分布.  相似文献   
856.
通过对浙东小雄破火山晚白垩世火山岩(流纹岩)-浅成侵入岩(正长斑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火山-侵入杂岩的成因及岩浆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小雄破火山晚白垩世流纹岩和正长斑岩经历了不同的结晶分异过程:流纹岩经历了碱性长石+磷灰石+锆石的分异; 正长斑岩经历了普通辉石+磷灰石+Ti-Fe氧化物的分异。流纹岩和正长斑岩的母岩浆均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但各自有相对独立的演化过程,两者非同一岩浆房内某一岩浆连续分异的产物。推测在小雄破火山之下不同深度存在由多个子岩浆房构成的复杂岩浆系统,暗示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中的侵入岩并不完全代表岩浆房下部的堆晶部分。  相似文献   
857.
经过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律:1)黄铁矿晶形随成矿阶段而变化,成矿早期和晚期,黄铁矿常常呈立方体,成矿中期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晶为主;2)贵金属矿物的标型:石英脉型金矿以自然金为主,蚀变岩型金矿则以银金矿为主;在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中,成矿早期见少量自然金,成矿中期在石英-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大量出现,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金矿逐渐增多;成矿晚期,仅有少量自然金;3)金的成色:小秦岭地区以自然金为主,且成色较高,平均在844~937之间;而熊耳山地区由于出现银金矿或碲化物导致金成色相对偏低,平均813~914.形成温度高者金成色亦高,反之则低;另外,金的成色随着成矿作用早晚而变化,石英脉型金矿从早到晚,其成色有968~940~870变化,蚀变岩型则由929~942.7向876.7~899变化.总而言之,金矿物的标型反映的是其形成的物化环境、成矿条件、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在进一步找矿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8.
小波变换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根据小波变换的特征,对四川二滩大坝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了消噪和不同频带分离,达到了平滑滤波的目的,对变形体变形作出了几何分析和物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中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59.
大地构造受地球深部动力活动控制这个观点早已为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对地处新疆、甘肃、内蒙三省(区)交汇部位的北山及附近地区大地构造的综合分析,认为北山地区在构造上形成于塔里木、中朝与蒙古三大板块构造汇聚挤压环境,但对其影响最为主要的是塔里木板块的向北移动造成的北山地区的古洋闭合.同时,进一步的深部构造运动使塔里木板块向北俯冲北山造山带,造成北山造山带的断裂构造具有多向北倾的特点.这种区域性的由南向北挤压俯冲构造对于浅部成矿具有重要影响.已知的许多矿床均分布于规模较大的中酸性岩基北侧,并多与北倾逆冲断裂带及小岩株(群)关系密切,由于与断裂构造具有多向北倾,使得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基总体上也具有向北倾的特征,并导致后来的成矿岩浆能够侵入就位在岩基北缘,这为人们在类似地区寻找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提供了一种重要找矿方法和线索.  相似文献   
860.
河南大湖金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钕铅同位素约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倪智勇  李诺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2009,25(11):2823-2832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前人较好研究了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成矿年代,但对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本文对16件矿石硫化物及5件赋矿围岩样品进行了Sr-Nd-Pb同位素分析,金属硫化物I_(Sr)=0.70470~0.71312,平均0.70854;(~(143)Nd/~(144)Nd)_i=0.51143-0.51215,平均0.51162;(~(206)Pb/~(204)Pb)_i=17.033~17.285,(~(207)Pb/~(204)Pb)_i=15.358~15.438,(~(208)Pb/~(204)Pb)_i=37.307-37.582,平均值分别是17.162,15.405,37.440.5件太华超群样品I_(Sr)=0.70947~0.73201,平均0.72294;(~(143)Nd/~(144)Nd)_i=0.51076~0.51133,平均0.51107;(~(206)Pb/~(204)Pb)_i=17.127~18.392,(~(207P)b/~(204)Pb)_i=15.416~15.604,(~(208)Pb/~(204)Pb)_i=37.498~37.814,平均值分别是17.547,15.470,37.616.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具壳幔混合特征,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亏损的残余洋壳,并通过成矿过程的水岩相互作用与太华超群混合;据此认为,在218Ma年左右,秦岭地区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并没有结束,而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