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7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篇 |
大气科学 | 30篇 |
地球物理 | 33篇 |
地质学 | 125篇 |
海洋学 | 3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65篇 |
自然地理 | 2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752.
能源消费与气候关系的中美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多项式模型把气候耗能量从能源消费总量中分离出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和美国气候耗能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研究表明:温度是美国近50年来影响气候耗能量的主要气候因子,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旱涝灾害一直是影响中国气候耗能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它们之间存在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旱涝灾害对气候耗能量的影响明显减弱,温度对气候耗能量的影响逐渐增强,如果仅考虑气候耗能量,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变化正处于由气象灾害驱动型向温度驱动型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753.
754.
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框架——支撑我国环境外交的碳排放研究新思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碳足迹揭示了终端消费领域人类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碳排放研究从生产层面转向消费层面的重要标志。开展碳足迹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终端消费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以及消费能力、消费结构与碳足迹的关系,并最终服务于我国的环境外交。在分析传统生产层面碳排放研究、总结碳足迹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就人类活动进行研究的3大核心命题——“规律、权益、策略”出发,提出了碳足迹研究的基本理念、基本假设和基本判断,总结了相应的原则。最后,对生存型、发展型和奢侈型消费及相应碳排放进行了初步的判断和核算。 相似文献
755.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与能源消费CO2排放的时空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城市土地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是协调城市土地与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重心模型、总体耦合态势模型和空间耦合协调模型,使用建成区面积、能源消费和DMSP/OLS夜间灯光等数据,分析了1995—2013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耦合特征,并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构建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1995—2013年,建成区面积与碳排放量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建成区面积由1251 km 2,增加至4394 km 2,碳排放量由30389.49万t,增加至90405.22万t。城市土地与碳排放间呈显著的正相关;② 城市土地与碳排放空间差异明显,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无锡的城市建成区面积相对较大,碳排放相对较高;③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与碳排放耦合关系总体上呈减弱-增强-波动的态势。协调关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中,低协调阶段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小,高协调阶段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且呈集聚分布特点。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和宁波处于高协调阶段;④ 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城市土地与碳排放耦合协调度具有驱动和制动的双重作用。同时,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空间因素对其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