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4月10日上午,迁安市凯达公司红石崖铁矿在矿领导的亲自指挥下,仅半天时间就调动员工百余人,在厂区尾矿坝上栽植25000株沙棘树苗。象红石崖铁矿这样,全市已有10个大中型矿山企业都在紧锣密鼓的栽植沙棘树苗,累计达60多万株。市国土资源局为了整体推进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在进行摸底、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磨盘铁矿、南山铁矿、凯达公司工石崖铁矿和新水一矿、二矿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0家矿山企业作为试点,因地制宜扶持他们进行绿化建设,在全市拉开了建设绿色矿山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我们再次在春风荡漾的季节迎接“世界地球日”的到来。今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之所以设立这样的主题,目的就是以深部地球为切入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国情及对国民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坚定信心。促进经济社会较快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岁末东南亚海啸把全人类带入痛苦之中。15万(乃至更多)的生命在短短的时间内消失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不仅仅满目创痍的灾难让我们目瞪口呆,更让我们内心不安的是这场灾难离我们“气象”是那么近。“海啸”离我们有多远?气象灾害离我们有多近?泰国的气象局长因为这次“海啸”被撤职了,尽管泰国是地震与气象在同一个机构,这次海啸与气象“无关”。可是我们却轻松不起来。当那天出了台风、龙卷风或大暴雨成灾了.我们能说什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潍坊中医院综合楼的方案设计,探讨了现代医院设计的发展趋势-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既为病人也为医护人员服务,打破过去仅以技术科学为出发点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3):78-78
地理环境包括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是我们的家园。《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着重刊登国内外地理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成果。自创刊以来,不少学界泰斗为本刊惠赐力作,许多学坛新秀由本刊脱颖而出。办刊水平不断提高,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了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家园》1932年最早出版于美国。作者房龙是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主要的著作有《人类的故事》《人类的家园》(《房龙地理》)《宽容》《艺术论》《伦勃朗传》等。其中尤以《人类的故事》和《人类的家园》最为畅销。《人类的家园》这本书出版后,先后被译成十四种文字译本,在世界各地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这本书以人的活动为主线,阐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由一个个生动的地理故事组成,语言诙谐幽默,文字发人深省。虽写于半个世纪之前,许多数据发生了变化,但总体而言,仍是一本提供丰富人文知识的有价值的地理读本!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方家园的物质载体,建筑遗产不仅在历史上呈现出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价值溢出,也因其现代性实践而凝聚了当地人心态秩序的变迁,重现了物的象征性沟通的性征,并随着实践场域的嬗变,呈现出物质价值与身份的重塑。传统吊脚楼形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实践的场所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区,承载着物质、制度与精神多层次的地方意义。本文从物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时间—空间—地方”三元辩证的研究框架,动态地考察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家园遗产与文化主体的互动过程及社会秩序嬗变:(1)“物”的在场是其民间保留和时代传承的历史回应,承载着家屋文化与地方记忆;(2)“物”的式微与脱域是在现代性渗透下宏观力量与个体行为的博弈与融合,也是地方主体性的消解、协商与重构;(3)“物”的出场则意味着家园被置于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价值体系,让民族建筑的空间价值外溢,从而以文化资本的形式参与到旅游语境的交互中。更进一步,本文试图从地方性的视角探讨家园遗产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与人文生态空间的秩序重塑逻辑:(1)空间赋能:景观基因焕发空间价值的生产面向;(2)秩序重塑:社会动力激活空间价值的生活面向;(3)地方知识:多元主体共育空间价值的生态面向... 相似文献
18.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是诗仙李白留下的千古名句。泱泱中国是古老而庄重的诗的国度,而商丘梁园则可堪称为中国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2008年9月20至21日,适值共和国建国59周年前夕,来自国家11个委部局的政府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10个省17个市县镇的代表近 相似文献
19.
20.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宁波市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量持续增长,2007年—2011年年均增长5.6%,至2012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量为3810吨/日,已超过了我市中心城区现有设计处置能力3750吨/日,处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作为一个副省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并没有得到全面、妥善和科学地处置,已成为制约当前宁波城市文明形象提升的重要因素;垃圾分类收集则是应对垃圾量激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