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篇 |
大气科学 | 95篇 |
地球物理 | 89篇 |
地质学 | 155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15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宁夏20个气象站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宁夏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61—2010年宁夏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为0.38 ℃/10a,远高于全国和西北地区;②1961—2010年宁夏降水量波动减少且具有整体性,雨量带明显南移,干旱、半干旱区域逐年扩大。③1961—2010年宁夏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干旱化趋势明显。④在旱灾方面,宁夏南部山区旱灾频率相对较低,从南向北旱灾频率逐渐上升。北部灌溉区以轻微干旱为主,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主要发生在中部干旱区。⑤在涝灾方面,宁夏南部山区涝灾相对较少,依然呈现由南向北涝灾频率逐渐上升的空间格局。中等以上涝灾南部山区相对较多,严重湿润和极端湿润主要发生在北部引黄灌溉区。 相似文献
82.
83.
宁夏西吉地区滑坡灾害地貌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宁夏西吉地区滑坡灾害地貌是海原地震区最严重的地形变特征。本文在分析区域滑坡呈 或团块状密集独特分布及其严重灾害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表明滑坡地形奕的分布规律不仅受地震烈度的影响,而且还受诸如黄土的自然特征,地质构造,地貌结构和区域新构造运行等自然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84.
85.
宁夏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升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能力。以1978-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宁夏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宁夏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依然低下;(2)宁夏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宁夏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形成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型、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型和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型三种类型;(4)产业结构变迁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研究指出,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以及在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建立产业协调与分工合作机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布局开发,形成区域性“群落型”经济优势,成为新时期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6.
87.
宁夏地表湿润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宁夏196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地表湿润指数,以此为基础对宁夏地表湿润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宁夏大致经历了冷湿期、冷干期、暖干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年极端干旱频率有增加的趋势,极端湿年高频区逐渐缩小; 80年代以来,宁夏极端干旱年事件高频区明显扩大;不同气候型态下,极端干湿事件频率具有明显差异,冷干期极端干旱事件最多,极端湿润事件最少,冷湿期极端干旱频率最小,极端湿润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88.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是科学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的“坚持可持续、提升竞争力”要求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已有农业区划的单一目标和单一类型划分问题,以宁夏为例,基于农业相关的耕地、气候、水、地形、地貌、项目布局、生态规划等空间数据,采用地理学综合区划的方法,提出了动态与静态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农业与生态结合的13项多维指标体系,提出了合理且可操作的技术流程,科学划分了包含过渡类型的一级区划(7大类型:重点开发区、“重点+限制”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保护+限制”开发区、“限制+重点”开发区、“限制+保护”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和二级区划(24个亚类),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本文是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之后,首次实现在省(区)级以乡(镇)为单位的科学划分,可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项目的科学布局和精准投入提供重要依据,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工作的具体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为其他省份或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