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568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979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51.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围压、不同应变率下的动力学特性与本构行为,利用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并将损伤统计理论引入鲍埃丁模型,对所得到的本构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进而探讨模型中各参数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压和应变率都能提升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两者均与试样动态强度增长因子呈正相关,且围压的存在提高了岩石的塑性特性,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塑性屈服平台;主动围压下,试样的弹性模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上未见明显的率效应和围压效应;本文所构建的模型预测结果与不同围压下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均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相关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2.
基于膨胀本构的石膏岩隧道衬砌缓冲层厚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胀性围岩对隧道衬砌结构均有特殊要求,针对重庆梁忠高速公路礼让隧道膨胀性石膏岩的衬砌结构改进问题,基于Noorany修正膨胀本构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增设的EPS缓冲层结构进行厚度优化和隧道结构稳定性研究。采用FLAC软件对开挖后的隧道初期支护、缓冲层和二次衬砌3种结构的力学状态进行多因素对比模拟分析,得到了一定工况下隧道支护结构的最优缓冲层厚度为40 cm。在现场采用该厚度的EPS缓冲层作为初衬与二衬间的支护结构,通过现场监测,缓冲层与二衬间的接触压力均小于规范预警值,表明支护结构优化方案可靠性较高。理论及应用研究均表明,衬砌结构中增加EPS缓冲层是富水膨胀性围岩隧道的有效支护形式和潜在灾害防治措施,该优化方案及其设计分析方法对类似工程均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三江源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功案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平  康韵婕  唐凡  秦彧 《冰川冻土》2021,43(5):1551-1559
长江、黄河与澜沧江源区(简称三江源区)是中华与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水安全保障,是三大河流域经济带的共有源地,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地。掌握该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典型成功案例,有助于更好建设美丽高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战略部署。就建设内容与进程看,目前三江源区整体仍处于物质建设阶段,除畜牧业外,缺乏其他产业,忽视文化建设,美丽缺少内涵、不可持续;就建设成效而言,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但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以及游牧文化与聚落文化的冲突,美丽仍流于形式;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亦涌现了若干成功案例,“岗龙模式”和“甘达模式”尤为典型,为三江源其他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样板与发展启示:(1)找准优势资源,最大化资源潜力、实现经济“美”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物质基础;(2)领导人/团队/致富带头人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关键核心;(3)产业与因地制宜的运作机制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可持续的强大支撑与必由之路;(4)不断探索永远走在发展路上是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坚实动力。  相似文献   
54.
根据红砂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应力曲线表现出的明显的分段特征,以朱王唐本构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非线性体、Maxwell体和基于Weibull分布的损伤体并联的本构模型;根据红砂岩动态力学特性,对朱王唐本构模型进行简化,并基于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推导出一种率型损伤本构方程。对两种新建本构方程进行试验验证,讨论其适用性并对比分析各参数对试验数据拟合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Weibull分布的非线性黏弹性损伤本构方程能很好地对常温及冻结状态下红砂岩峰前以及整个应力曲线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表征,而基于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的损伤本构方程只可对红砂岩峰前应力部分进行解答,对整个应力曲线的表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5.
刘志强 《地质论评》2024,70(1):250-250
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合办、协办期刊《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矿测试》《西北地质》《沉积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质与勘探》《石油实验地质》10本中文刊物入编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第10版)之 “地质学”类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56.
金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已知方法分离土壤(金含量由克拉克值水平到够矿石品位)中各种存在形式的金。查明金以自然金粒、矿物残留物和腐黑物的混入物、金富里酸和金胡敏酸络合物以及AuCI^-、Au(CIOH)^-、Au(OH)2^-类无机络合物等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对隐伏金矿床来说,金在土壤中的各种存在形式呈带状分布,建议在为预测目的而解释弱地球化学异常时予以利用。  相似文献   
57.
58.
59.
本文介绍了砂土本构模型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特别是对国内较少涉及的动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就作者的理解体会作了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