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01.
松辽盆地嫩江组脱羟基维生素E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宋之光 《地球化学》2010,39(5):469-478
脱羟基维生素E是沉积物(岩)中一类具有水体盐度指示意义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现代和古代沉积物及原油中均有检出。在松辽盆地松科1井晚白垩系嫩江组岩芯样品中检测发现的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化合物显示脱羟基维生素E的组成分布在剖面上的变化主要反应了沉积埋葬时的环境盐度、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而与母源组成、有机质成熟度等无明显相关性,其中,δ-MTTC在咸水还原性环境最为丰富,而在低盐的半咸水-淡水氧化性环境中基本缺失,Ⅱ一MTTC在所有盐度环境中都很丰富,γ-MTTC的丰度则在盐水-咸水环境中明显高于低盐半咸水环境,而且在盐水环境中γ-MTTC〉β-MTTC-咸水环境显示γ-MTTC〈β-MTTC。研究发现,α-MTTC/γ-MTTC(cur)可作为Ⅱ-MTTC/δ-MTTC(α/δ)比值的替代指标,当Ⅱ-MTTC/γ—MTTC比值小于2时为盐水环境,比值大于15时为半咸水-淡水环境,介于之间为咸水环境。相关参数及综合分析显示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水体盐度及氧化还原条件显著不同,嫩一段主力烃源岩沉积时期以与海水盐度相当的咸水、存在水体分层的还原性湖泊环境为主,顶部出现短期戚化的盐水环境,而嫩二段主要为半咸水-淡水氧化性湖泊环境,盐度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2.
嫩江洋闭合机制是大兴安岭地区一个争议较大的科学问题。音德尔杂岩为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盆山结合带上新发现的一套俯冲增生杂岩,岩石强烈韧性变形,其构造变形样式及时间较好的记录了嫩江洋闭合过程。该套杂岩基质由绢云片岩、绿泥石片岩及阳起石片岩等组成,岩块主要包括闪长岩、辉长岩、玄武安山岩及花岗岩。宏观变形样式观察和微观组构分析表明,音德尔杂岩发育两期构造变形:早期变形以倾向NW的片理、片麻理及糜棱面理为标志,并发育有NNW向倾伏的构造线理,线理倾伏角一般较大,指示NW-SE方向强烈挤压背景下形成的一期逆冲线理;晚期变形以NE向倾伏的低角度矿物拉伸线理为标志,石英及长石等矿物通过晶内位错滑移与膨凸式重结晶等塑性流变方式显著定向拉长,构造形迹指示一期NE-SW走向的左行走滑剪切作用,晚期线理普遍改造或置换早期线理。两期构造变形事件分别对应兴安增生地体与松嫩地块碰撞造山早期的强烈挤压阶段和造山晚期伸展走滑调整阶段。构造岩与围岩接触关系年代学研究限定音德尔杂岩构造变形发生于早石炭世末期(323Ma)之前。早石炭世早期嫩江洋开启双向俯冲模式,在兴安增生地体东缘和松嫩地块西缘形成大量增生楔。早石炭世末期嫩江洋闭合,兴安增生地体与松嫩地块碰撞拼贴并发生强烈挤压造山,两侧增生楔在NW-SE方向汇聚应力驱使下呈花状仰冲隆起,伴随斜向走滑形成早期高角度叶理与线理。造山晚期,兴安增生地体与松嫩地块之间发生显著的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形成了NE-SW走向的低角度矿物拉伸线理。嫩江洋闭合相关构造的解析表明其具有双向俯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3.
黄志辉  刘丹  牛亚斐 《江苏地质》2018,42(2):277-282
按板块构造划分,嫩江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交会部位,区内多期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强烈,是研究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研究区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区域地质背景着手,结合现有的区域地层和构造资料,对区内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变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野外地质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的分析、变质作用及变质相的划分、构造环境判别等方法对区内中晚加里东期所经历的构造背景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弧后拉张→岛弧火山喷发沉积→弧后边缘海盆地伸展→弧后边缘盆地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内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研究,对于重建嫩江地区加里东期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晚白垩纪松辽盆地后金沟剖面不同类型烃源岩进行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嫩江组一段上部到二段下部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根据元素分析、Rock-Eval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发现嫩江组一段上部随着埋深的减少,有机质的来源以湖泊内源和陆生高等植物混合为主逐渐向以湖泊内源占优势过渡;正构烷烃分布呈现出高碳数的奇偶优势与低碳数偶奇优势共存、高碳数的奇偶优势、低碳数的偶奇优势三种模式;δ13Corg、C/N及海相C30甾烷共同证实了海侵作用的发生,且24-正丙基-胆甾烷、24-异丙基-胆甾烷和甲藻甾烷含量分别为0.09~8 μg/g、0~2 μg/g、0~0.3 μg/g,随着埋深的减少呈现增加趋势。嫩江组二段下部有机质来源以湖泊内源占优势,且非海相藻类对长链正构烷烃有一定的贡献,有机质的保存与缺氧环境和微生物的活动均有关;24-正丙基-胆甾烷、24-异丙基-胆甾烷和甲藻甾烷的含量分别为2.8~12.5 μg/g、2.4~8.5 μg/g、0.1~0.64 μg/g,随埋深减少呈现一定波动性。因此认为嫩江组一段上部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滨湖到浅湖相的过渡并且伴随海侵作用逐渐增强;嫩江组二段下部被证明是半深湖到深湖相的沉积类型,海相C30甾烷含量的波动变化指示了海侵的多期次。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1998年夏季发生在嫩江流域大洪灾中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区域地面图的流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大暴雨不仅降雨的时空公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而且在大暴雨过程中始终伴有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切变、中尺度云团和中尺度雨团,它们与物理条件的有利配置是产生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另外,大兴安岭山脉对中尺度切变的形成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嫩江下游现代河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玲  任纪舜 《地质论评》2001,47(2):193-199
本文运用河流沉积学原理,以黑龙江省富裕县塔哈乡大马岗嫩江现代沉积露头为例,利用探槽,探坑及钻井获取的野外露头资料及室内各种微观分析测试资料,对嫩江下游现代河流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河流积积自上而下包括了两种河型沉积,底部是以砾石沉积为主的辫状河沉积,其砾石层厚>5米,横向上可追踪数百米,上部为一低能量曲流河点坝沉积,以中砾质细砂及粉砂沉积为主,底部无明显冲刷面,发育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同沉积变形层理及波状交错层理,向上过渡为天然堤的粉砂质泥与粉矿薄互层沉积及漫滩粉砂质泥沉积,其整体沉积特征是在一个辫状河泛滥平原上发育起来的低能源曲流河沉积,这一研究为地下复杂的河流相地层识 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7.
1998年8月嫩江流域一次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玲  李泽椿 《气象》2003,29(8):7-12
利用中尺度滤波、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对1998年8月9~11日嫩江流域的甘南和白城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β尺度天气系统是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抬升、纬向次级环流和小股弱冷空气共同作用是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凝结潜热释放对中β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起决定作用。中尺度地形对中β尺度天气系统维持和发展也起作用,影响暴雨落区、强度,且有增幅作用。改变初始湿度场对雨区和雨量的模拟影响随积分时间增长逐渐减小,东北地区水汽不是完全由初始时刻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所决定的,而是不断地来自低纬向东北地区的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08.
在分析研究了嫩江上游地区砂金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后,应用遥感技术和类比的方法,对已有砂金矿床邻近地段的地质和矿产情况进行了推断,预测了砂金储量,并得到了生产部门验证,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成果,缩短了勘探周期,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投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嫩江冰上交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伯孟  于生清 《冰川冻土》1992,14(4):374-380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