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梨花淡淡随风起,细雨纷纷清明至。四月,梨花飘香,正是清明时节。清明,是我们缅怀和祭奠亡灵的日子,无论身在哪里,祭祖都是一项重要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对桑梓的思念。清明按照旧的习俗,扫墓上坟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12.
《地图》2014,(1):18-18
木版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形式,是伴随着农历春节喜迎新春和驱凶避邪的民间活动而产生的。滑县木版年画的印制工艺始于明朝初年,如今主要集中在滑县老店镇马兰村和慈周寨乡前二村一带。其题材多以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信仰为主,内容多取材于释、道、儒三教人物,各个行业中供奉的诸神,以及祝福年画等,具有极强的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11,(5):36-39
一代代渔民千百年来用心血和汗水打造的渔家文化中,包含着独特的民风民俗,有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日习俗、礼仪习俗等.渔船在出海之前,渔民总要到海神娘娘庙烧香烧纸,磕头许愿,求娘娘保佑平安;早年的渔船上还设香童,专职给供奉在船上的海神娘娘像烧香上供,以示敬重.  相似文献   
14.
单迪 《海洋世界》2014,(2):76-77
<正>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聚餐,根据南北朝时期宗懔所写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中国人就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了。我的父亲讲究吃,也讲究规矩,于是年夜饭自然成为其大显身手的时候。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  相似文献   
15.
河南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河南民间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便有“年味儿”了。  相似文献   
16.
樊莉 《中国测绘》2014,(5):54-57
“蜀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概念,专指以四川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的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这里水源充足,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为该区域各族人民繁衍生息、采集种植、渔猎饲养,进而创造独特的文化模式及文明类型提供了良好条件。古蜀人口众多,汉、藏、羌等十余个民族各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传统节日、穿着打扮等,都为蜀文化注入了多彩多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海洋渔业资源均衡表现了从习俗到制度化的方式转换。传统国家的间接治理,形成了依赖习俗的自治方式均衡海洋渔业资源。现代国家经过海洋社会的基层渗透,建立起与涉海人群的直接关联,以制度方式均衡海洋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婚事     
"跳菜"是哀牢山一带彝族婚丧嫁娶、宴请宾客时的一种习俗。当宾客入席后,跳菜人便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小指托起一个长方形的木盆,高低位置与肩膀齐  相似文献   
19.
婚配嫁娶,迎来送往,这是人类婚姻活动的基本形式。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无数的支系,其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让祖国民俗大花园里增添了不尽的景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取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胶东渔村祭祀面塑习俗的形式、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其现代性变迁呈现出习俗分工的明确化,参与群体角色的多元化,受众范围的扩大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去神秘化等特点;面塑祭祀习俗形式的改变始终未偏离"祭祀"这一核心,但在祭祀仪式被保留的同时,内涵已与过去产生重大差异。面塑祭祀习俗发生现代性变迁的原因在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文化认同。面塑祭祀的传统并非胶东地区历史上静止不动的存在,而是胶东地区人们集体记忆加工、传承的建构产物;面塑祭祀传统存续至今并获重构的事实本身说明胶东地域社会对这一重构的需要;面塑祭祀不仅是胶东地区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媒介,同时还是应对未来各种可能的手段。"现代"的胶东面塑祭祀习俗因为有相应的"传统"习俗而呈现出自身现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