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95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5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水泉子沟—天山口断裂带杨树林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分析技术(SEM)对从该剖面野外采集的断层泥样品中分离出来的石英颗粒进行微观形貌研究,进而对石英颗粒的微形貌类型进行识别分类和统计分析,估算断层活动的相对时间;同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了断层的活动方式.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始于早更新世,经历过多期次活动,直至全新世...  相似文献   
992.
2017年6月以来新疆南天山乌恰—伽师地区和库车—拜城地区的小震群活跃,共发生5次中强地震.系统整理2017年6月1日~2019年2月28日新疆南天山地区17次小震群,分析震群序列特征,讨论这些小震群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乌恰—伽师地区的小震群中前兆震群占比67%,前兆震群与之后的4次5级地震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993.
郭寅  李金  刘建明 《内陆地震》2021,35(2):120-128
基于地震学多参数地震对应概率谱(ECRS)方法,以南天山东段1979~2019年Ms≥5.0地震为目标地震进行回顾检验,研究目标地震前南天山东段ECRS的时空异常特征.时间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中强地震均发生在ECRS高值异常过程中,空间跟踪结果表明研究区目标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会出现ECRS高值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内...  相似文献   
994.
韩桂红  滕海涛  高歌 《内陆地震》2021,35(2):136-142
为钻孔应变短期地震预报提供新思路,通过对尼勒克分量式钻孔应变的曲线形态、自检因子、面应变和剪应变异常的梳理,发现天山中段霍城Ms5.0、拜城Ms5.4地震前尼勒克分量式钻孔应变四分量出现破年变异常.自检因子在霍城Ms5.0地震前2个月出现"失洽"现象,异常形态表现为先下降后回返,地震时刻的相关系数基本达到最低值或在最低...  相似文献   
995.
<正>1研究背景地震是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是地球内部某处的应力状态超过岩石强度产生破坏的结果,中国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地壳范围内,研究地壳应力场的分布状态及其变化,是认识和预测地震发生的关键。地震震源机制解,携带着震源应力场和震源破裂错动的信息,是研究构造应力场及其动态变化的基础资料之一。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是判断地震危险性的一个有用判据(陈,1978)。任何一个地震序列都有发生、发展、衰退的过程,前震或在震群中最大地震发生之前,震源机制解的相对一致性往往是地震活动性增强的标志,而机制的相对紊乱往往伴随着余震或地震群活动的减弱,因此利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研究大地震发生之前一系列前震的震源机制变化,探索孕震区内背景构造应力场的动力学过程,进而确定在这个区域内未来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96.
天山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典型的陆内造山带,对于其深部结构和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并已经取得大量成果.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地震学方法对天山造山带及其邻区壳幔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争议.这些研究发现包括地壳厚度、莫霍面形态、地幔转换带厚度、地震波速、Q值结构在内的多结构参数的变化与区内各个大地构造单元的对应性较好,彰显出盆-山深部结构的显著差异.研究区各向异性结构复杂,地壳内部的偏振方向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并在上地幔深度转换为和造山带走向基本一致.另外,在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天山大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以上结果揭示了陆内俯冲和地幔上涌对于塑造现今天山复杂构造格局与地质地貌特征的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对于我国新疆境内天山壳幔各向异性、岩石圈底界面以及地幔转换带的分辨率还远远不够,并且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参数及其解释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密集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和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联合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并增进对陆内造山带深部动力学过程认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7.
天山北坡土地利用/覆被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是生态环境演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天山北坡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989年到2000年研究区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明显减少,其它类型土地面积在增加,奇台县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最高,乌鲁木齐最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1989年的31 993.31×106元增加到2000年的32 126.27×106元,增加量为132.96×106元,增长率为0.42%,其中,增长最多的是奇台县,下降最大的是玛纳斯县;山前倾斜平原圈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集中区域。天山北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没有降低不能说明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维护与保育,将来区域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98.
天山南北缘分别发育了库车前陆冲断带和乌鲁木齐前陆冲断带,南缘前陆冲断带发育4排褶皱冲断构造,北缘前陆冲断带发育3排褶皱冲断构造。天山南北缘前陆冲断构造形成时间的对比研究表明,南缘第一排构造带起始时间为23.3Ma,构造形变从山前由北向南依次展开;北缘第一排构造带的形成时限为10~8Ma,构造形变从山前开始由南向北依次展开。平衡剖面研究表明,天山南北缘地壳缩短率也存在明显差异,南缘前陆冲断带地壳缩短率为31%~59%,北缘前陆冲断带地壳缩短率为15.13%~23.74%,南缘构造缩短量要大于北缘,这种差异正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从南向北传播造成的,也真实反映了天山的陆内造山过程。目前天山南缘前陆变形构造中已经发现几个规模较大的油气田,北缘虽有多处油气显示和油气田的发现,但数量和规模均较南缘少和小。天山南北缘生储盖等石油地质条件基本相似,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差异可能主要是由天山南北缘前陆冲断带启动时间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9.
南天山榆树沟华力西期深地壳麻粒岩地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新疆南天山榆树沟深地壳麻粒岩地体由麻粒岩和变质橄榄岩两部分共同组成 .普遍经受过 (高压 )麻粒岩相变质 .该相的特征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 :Gar Cpx Pl Tit Ilm(±Qz) (SiO2 饱和及过饱和的镁铁质岩类 ) ,Gar Ky(假象 ) Pl Ru Ilm Qz(变泥质岩类 )和Spi Opx Cpx Ol(变超镁铁质岩类 ) .根据详细的矿物化学、矿物共生分析及变质温、压估算 ,确定其热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 795~ 96 4℃ ,0 .97~ 1.42GPa .热峰期变质矿物Sm Nd等时线年龄为 ( 315± 3 6 2 )Ma .表明该地体是曾在晚古生代中期俯冲于 40~ 5 0km深度 ,经 (高压 )麻粒岩相变质后 ,又经构造抬升剥露于地表的深地壳地质体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七五”、“八五”攻关确定的6种分析方法并运用2种新方法,对天山地区10个测点的定点为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归纳出天山地震带Ms≥5.0地震的异常特征,获得了各种方法地震三要素的异常识别指标,并对各项结果从物理意义和统计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应用R值、V值评分法对各种方法的预报效能进行了统一评价,最后总结出天山地区1年尺度的地震地形变前兆识别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