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7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利用云南省大理州12个气象站1980~2008年29a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MICAPS资料,根据天气学原理,分析统计出产生大理州区域性强降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切变线、西南低涡、两高辐合区、孟加拉湾风暴、南支槽和西行台风低压等,并统计出强降水过程影响系统的发生频率,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影响系统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产生大理州区域性强降雨影响系统的主要环流特征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52.
采用历史文献法探讨水环境与大理古都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环境不仅影响大理古都选址和南诏迁都;还影响大理古都建设及其规模、布局与交通;水灾影响大理古都发展.因都城建设和薪柴需求砍伐森林引发洪灾和泥石流,加剧水旱灾害;大理古都人民利用、改造水环境方便生产、生活.水环境与大理古都发展相互影响.大理古都人民更多的是对水环境的适应,而现代苍洱地区人民对水环境的能动性增加.最后提出山地城镇应保持水土,云南上山建城应重视历史城镇发展经验的借鉴,跨流域调水、适地适量开采地下水与保护好城市水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53.
云贵高原洱海湖泊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耦合湖泊模型的WRF_CLM模式模拟山谷盆地中洱海的湖泊效应,并利用陆面(农田)和湖面的站点观测资料对模式进行了验证和校验。基于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季风和非季风期间,洱海存在与否对山谷盆地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影响。发现非季风期湖泊对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影响显著。相对于陆地,湖泊白天湍流通量输送少,湍流发展弱,大气边界层高度低。如果湖泊不存在,白天苍山山谷风只能上升至约200 m的高度,没有明显的山谷风环流形成;夜间则山风较强,两侧山风共同作用在山谷,环流高度约600 m。季风期,受降水天气影响,局地环流发展不充分。白天湖面辐散以及夜间湖泊南部的气旋式环流弱,湖泊作用没有非季风期明显。云的形成导致边界层高度较低。夜间,湖泊增强释放潜热、感热作用明显;此时湍流发展,夜间边界层反而比白天高。  相似文献   
254.
利用2008年1月-2010年2月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和湍流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各参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日循环结构和干、湿季变化特征.近地层的风速、气温和动量通量等均在早晨最小、午后最大;相对湿度、地表温度等均是湿季高于干季.近地层2 m高度处的盛行风向,白天以东东南风和东风为主,夜间以静风和偏西风为主,并且盛行风向转变与日出、日落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表辐射四分量最高值出现在正午,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除向上短波辐射通量干季大于湿季外,其他辐射分量都是湿季大于干季.地表反照率表现出非对称的“U”形分布,早晨最大、傍晚次之及中午最小.早晚地表反照率差异可能是由于露水、东西两面山体不同程度遮挡以及云的影响造成的.感热、潜热通量全年有相似的日变化过程,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但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表明地气热量交换中,感热作用小,潜热输送占主导地位.感热通量一天之中约在20:00出现最小值,这主要是由于风速减弱和地气温差回升影响热量交换系数造成的.地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明显,主要是以潜热方式加热大气;地面全年均为大气热源,白天表现为强热源,夜间则表现为较弱的冷源.  相似文献   
255.
古镇类旅游地的商业同质化是该类旅游目的地同质化的主要表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但也影响到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导致了目的地商业经营的无序局面。论文以大理古城为例,通过编程获取大理古城内部的街景图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识别出街景图像中的店铺标牌文字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模型,对案例地商业同质化进行测度,探讨了古镇旅游地商业同质化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论如下:(1)大理古城总体商业同质化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外围特征。商品经营型店铺在旅游核心区的商业同质化程度高,表现出街道分布的特点;而服务经营型店铺在旅游外围区的商业同质化程度高,表现出街区分布的特点。(2)旅游资源分布、规划调控、区位条件和资本介入是导致商业同质化的主要因素,竞争和聚集是形成商业同质化的2种主导机制。(3)利用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取街景图像中的店铺标牌文字信息,将同类型店铺的重复数量和集聚水平作为指标构建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古镇旅游地商业同质化的空间测度。该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与模型构建方法可丰富利用街景图像进行的社会景观研究,相关结论可为古镇旅游地的管...  相似文献   
256.
侯宗昌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52-1364
化探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找矿的成败。本文通过对云南大理马厂箐-宾川小龙潭整装勘查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比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确定背景与异常,用衬值方法成图既能够达到地球化学图信息足够丰富并且能够较好的反映研究区的低缓异常,也能使较大的异常被拆分成若干小异常,使这些异常与已知的矿床(段)对应更好,以达到缩小靶区的目的,同时弱缓异常得到很好的增强,局部圈出若干个新异常,对实现找矿突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7.
洱海作为我国重点保护湖泊“新三湖”之一,近30年间环洱海地带经济发展与人地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环洱海地区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对保护治理洱海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以1991—2020年7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基础数据,融合光谱、归一化差异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等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环洱海10 km范围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人类活动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环洱海地带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趋势及人类活动强度. 结果表明:1991—2020年林地、草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转出方向为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水域面积变化较小,湿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上述变化趋势与环洱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有关;人类活动强度总体逐年上升,以低影响区为主且保持相对稳定.高影响区和中高影响区主要集中于环湖南侧和环湖西侧,中低影响区呈零星块状分布且一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