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海陆一体化修复工程,包括滩涂红树植物种植和互花米草控制、鱼塘改造和退养还湿、海陆交错带植被修复等手段。通过评估植被和生境恢复情况,对比修复前后鹭科鸟类的群落组成变化,探讨滨海湿地修复对鸟类的生态作用和修复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修复工程开展后,滩涂和鱼塘生境得到了改善;海陆交错带植被覆盖率和植被指数NDVI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内共记录到鹭科鸟类11种18164只次;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第2年鹭类种类和数量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修复后第4年鹭类数量显著增加。泉州湾河口湿地修复工程为鹭类提供了更多适宜的栖息环境,对鹭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2.
2011年9月17日是国际海岸清洁日。由辽宁省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发起,盘锦市180多名环保志愿者来到辽河入海口的斑海豹栖息地三道沟和六道沟海岸,捡拾海边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这是盘锦市第一次组织和参与国际海岸清洁日活动。这次活动早在8月就在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论坛上发帖通知,并在《辽河晚报》发布了征召志愿者的公告。协会会员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7、8岁的孩童,有的是一家三口自驾车参加活动。17日是个周末,  相似文献   
223.
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及其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外来物种研究概述,1.外来物种及其分类,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和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这些物种被称为外来物种(alien species or exotic species)。更有些外来物种在到达新的定居区后,由于原栖息地的压力消失,在新的栖息地发生暴发性生长并失去控制,成为入侵物种(invasive species),形成外来物种入侵(exotic species invasion)。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外来物种会越来越多,因此形成入侵物种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24.
陶琦 《广西地质》2013,(9):19-21
红树林能固岸护堤、养育海洋动物幼崽、为鸟类提供栖息地,生态养护功能极佳。然而,全球的红树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红树林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25.
为探讨砾石群对河道生物栖息地自然化改造效果,以江西金沙溪河段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选择鲢鱼为目标物种,耦合河段的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栖息地模拟,研究了砾石群布置对裁弯河道生物栖息地的影响特性及自然化改造效果。结果表明:裁弯河道鲢鱼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AWU)明显减少,弗劳德数在其主流线附近增大,剪切速度值由原河道的横向梯度分布转变为均匀分布;砾石群对裁弯河道生物栖息地的自然化改造效果显著,其中河道凹岸高密度布置方式使鲢鱼栖息地可用面积百分率(APU)由裁弯河道的9.20%增长至15.06%,砾石群下游附近水流的弗劳德数由裁弯河道的0.13~0.68骤降至0~0.15,砾石群下游区域形成低速水流区,为鲢鱼在大流量河道中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场所。  相似文献   
226.
根据2011年和2013−2018年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资源密度、饵料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数据,开展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海州湾长蛇鲻在秋季最适宜栖息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7.5~18℃,最适底层盐度范围为31.3~32.0,最适水深范围为24~37 m;选择其3种主要饵料生物作为生物因子,即枪乌贼(Loligo spp.)、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共同作为影响因子建立HSI模型。结果显示,对长蛇鲻空间分布总偏差贡献率最高的是饵料因子,其次是水深和底层水温。通过交叉验证发现,运用算术平均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研究发现,海州湾秋季长蛇鲻的最适栖息地(HSI≥0.7)主要分布在34.5°~36°N,119°~121°E之间,其中35°~36°N海域的最适栖息地分布范围大,而且从近岸至远海,HSI指数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7.
228.
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别是其中典型热带成员中国犀、华南巨獏、长臂猿的存在,反映了当...  相似文献   
229.
李培文 《地下水》2022,(5):237-239
鱼类是水生生物群落食物链的顶层生物,适合作为河流生态需水计算的指示物种。以重庆主城北部的盘溪河为例,以平均流速、平均水深、水质参数等指标,2021年2-10月在盘溪河设置4个监测断面,进行水文、水质监测,并将鱼类产卵期和非产卵期适宜的水文条件(平均水深、平均流速)与生态需水量建立关系,根据鱼类栖息地需求对盘溪河生态需水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盘溪河4个监测断面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70~10.68 m3/s,最大生态需水量为3.41~29.76 m3/s。雨季仅河流上游生态状况较好,最大生态需水能满足要求;枯季河流的生态状况较差,最小生态需水无法满足需求;同时,枯季和雨季监测断面的需氧量都能达标,但氨氮无法满足生态需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230.
《海洋世界》2010,(4):4-4
丹尼斯·张伯伦是当今最卓越的海底探险者之一,他与美国航空与航天管理局(NASA)合作开发了许多很酷的项目,包括水下的栖息地和植物培育实验室。他收割了第一批生长于海床的人工培育的农作物,并在佛罗里达州的基拉戈海岸附近建立了可供两人居住的海底栖息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