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395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跨江发展可突破江河阻隔桎梏,为滨江城市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该文以南昌红谷滩新区为例,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G IS空间分析、景观扩张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跨江发展下滨江新区用地扩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自2000年"一江两岸"战略实施以来,研究区城镇用地扩展迅速,斑块面积由2001年的6.74 km2增长至2018年的64.71 km2,建设空间增长了8.6倍,整体呈"高速低强—低速低强—高速高强"扩展态势.2)研究区总体经历了起步(2001-2005年)、成长(2006-2010年)、成熟(2011-2018年)3个扩展阶段,依次与南昌市跨江发展历经的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相契合.3)"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和道路交通的牵引作用为研究区用地扩展主要特征,不同阶段用地扩展的主导因子有所不同:起步和成长阶段,政策规划与集聚性要素为主导;成熟阶段前期,政策规划和通达性要素为主导,但政策规划作用逐渐减弱;成熟阶段后期,通达性成为用地扩展单一主导要素,交通导向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992.
潭邵高速公路膨胀土特性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潭—邵(阳)高速公路要穿越长约22km的膨胀土地带,面临严重的膨胀土自然病害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所取3种膨胀土的膨胀特性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的起始含水量和干密度是影响膨胀力、膨胀量大小的主要外部因素;荷载的大小对膨胀量的影响也很显著,各土样膨胀量都有随荷载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同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半对数曲线回归分析,得出膨胀土的膨胀特性与外部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大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以南京江宁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向乡村转化的过渡地带,也是土地与空间利用方式最富于变化的地域实体,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敏感性特征。该文以南京江宁区的城市化进程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江宁区城市化发展的条件与背景,探索边缘区城市化进程的特征与驱动机制,并依据世界性趋势,推断江宁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与前景,以探求大城市边缘区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4.
三维GIS场景绘制中的硬件加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GIS的场景绘制涉及许多复杂对象且数据量巨大,给表达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带来困难。基于NV扩展的OpenGL应用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图形加速卡的功能,有效地实现绘制性能的提高。该文阐释了加速原理和实现过程,并进行了实例研究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5.
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地区的逆冲扩展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昆仑西段是我国西北地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通过典型剖面的构造分析,可以得出下列几点重要认识:①东昆仑西段具有十分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逆冲扩展、正滑作用和拆离作用是该区的主要变形事件。②逆冲断裂起始于晚石炭世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但强烈活动发生在库木库里盆地强烈坳陷的中新世—第四纪时期。③该区北向逆冲扩展作用和南向正滑作用并存的构造格局,和青藏高原北部的总体构造格局相一致,与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雅地区的的构造格局也十分类似,但逆冲扩展方向相反,强烈逆冲扩展作用都发生在中—上新世至第四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和青藏高原急剧隆升时期。这种方向相反的逆冲扩展和正滑作用揭示青藏高原深层物质向南、北两侧对称式扩展和表层物质向高原腹地重力滑动的运动学特征。因此该区断裂构造系统的建立对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的深部作用过程,建立青藏高原隆升的统一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96.
利用MC-ICPMS精确测定143Nd/144Nd和Sm/Nd比值   总被引:43,自引:14,他引:43  
多收集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用于分析SmNd同位素时,质量分馏系数(β)与同位素的质量数呈线性关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质量分馏校正:双分馏系数内部校正法(DFIC)和单分馏系数外部校正法(SFEC).采用DFIC法,对国际标样ShinEtsuJNdi1和实验室标样NdGIG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143Nd/144Nd比值测量统计,结果分别为0.512120±0.000012(2σSD)、0.511532±0.000013(2σSD).采用SFEC法,对NdGIG标样的测量统计结果为0.511525±0.000015(2σSD).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在分析误差范围内与其推荐值或TIMS测量值完全一致.对加Ce和Sm的NdGIG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了Ce和Sm对143Nd/144Nd比值分析的干扰校正研究和Sm/Nd比值测量,结果显示,143Nd/144Nd比值分别与Ce/Nd、Sm/Nd测量值呈线性关系,Sm/Nd测量值与其质量比值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这表明利用MCICPMS可以快速精确地测定存在Ce、Sm干扰的样品的143Nd/144Nd比值,同时可获得精确的Sm/Nd比值,而无需加入稀释剂.这就使直接测定地质样品的SmNd等时线年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改进目前采用的单一分维值方法无法充分描述地图曲线的空间形态特征,导致综合结果产生偏差,探讨了在扩展分维模型条件下经过改进的地图曲线自动综合算法.  相似文献   
998.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4,18(1):29-38
在介绍了1997—1998年伽师震群序列异常主要特征及其启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2003年以6.8级地震为主的巴楚一伽师一岳普湖地震序列的异同,认为巴楚一伽师6.8级地震序列和岳普湖5.8级地震分别是1997—1998年伽师震群在塔里木盆地内向东南和正南方向新的破裂扩展,两者虽互不相属,但均为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向外扩展的产物。因而,1997—1998伽师强震群至今已发展成为。1997—2003年伽师-巴楚-岳普湖强震群”。对3次较大地震的扩展式空间迁移现象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推测伽师周围地区今后仍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指出可能的发震地点和中短期趋势。最后,提出了在该地区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9.
以青神县为例,利用2001年和2014年两期Landsat遥感数据和相关GIS数据提取了城市用地信息,并进行了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同时从经济、人口承载力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扩展的驱动力,为城市土地转移变化和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以西安地区2000~2015年间8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及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碳排放与建设用地、人口、非农业人口、耕地面积、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6个主要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西安地区2000~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呈指数增加;2000~2014年碳排放量呈显著线性增加,碳排放与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2)2000~2014年西安地区人口、非农业人口与碳排放呈显著的线性增加关系;耕地面积与碳排放呈显著的线性递减关系;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碳排放总体呈线性增加关系,但均可划分为2000~2006年和2006~2014年2个阶段,前一阶段线性递增率高于后一阶段,反映出西安地区随经济发展,碳排放量2000~2006年增速较高,而2006~2014年增速减缓。研究表明西安地区建设用地扩展与碳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