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中国崩滑堵江事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滑堵江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山区广泛存在.中国也是崩滑堵江现象较为多发的国家之一.笔者在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基础上,收集和调查了170余起典型崩滑堵江事件,并以岷江和金沙江流域为重点进行了现场调查.在此基础上,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研究了崩滑堵江事件的全过程,并对其发育分布规律、类型及特点、堵江危险度评价、溃坝洪水灾害、环境效应以及综合治理利用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2.
更新世中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气候周期转型,全球冰量增加,海平面下降,哺乳动物迁徙或灭绝,这个时代也是直立人地理大扩张和手斧文化扩散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些事件在发生时间上的统一性指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推测更新世中期全球性的气候转变是这次手斧文化扩散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百色盆地发现的手斧可能是西方阿舍科技术向东渗透或扩散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小浪底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论证了小浪底水库具有诱发地震的可能性(P= 0.499),得出最大诱发震级Ms为5.5级,洛阳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为6.5级。分析了库区周围的历史地震、1970年以来的微震活动和能量释放规律,认为未来2年内,小浪底库区诱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4.

堰塞湖及其溃决洪水对山地地表过程具有强烈影响, 严重危害山地区域的安全, 对堰塞湖开展相关研究, 可为区域现代堵江风险分析提供参考。以青藏高原东缘大渡河上游支流小金川鸡心堡古滑坡堰塞湖为研究对象, 采用单片再生剂量法与标准生长曲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度约12.5m的湖相沉积剖面上的7个光释光样品测试年代, 并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学与年代学研究, 恢复该堰塞湖的年代和范围, 重建该古滑坡的规模, 讨论了该古堰塞湖的成因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在距今约2~3ka发生过一次滑坡堵江事件, 形成鸡心堡古滑坡堰塞湖, 持续一段时间后, 形成最大流量约为2.70×103m3/s的洪水溃决过程; 2)该古堰塞湖的堵江残留滑坡坝高约150m, 滑坡坝面积约1.41×105m2, 体积约4.19×106m3, 堰塞湖的面积约1.84×106m2, 库容水量约6.10×107m3; 3)依据现有地质证据以及文献记载初步推测鸡心堡古滑坡是由地震引起的; 4)滑坡坝对现代河道的地貌形态仍然存在影响, 在滑坡坝上游形成较宽的现代河道且河道纵剖面的坡度较小, 滑坡坝后的河道陡峭指数(ksn)较高。通过研究, 对大渡河流域的古堰塞湖有更全面、科学的认识, 为古地质灾害领域提供了一个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55.
位于构造活动频繁的高山峡谷地区,常发生滑坡堵江,进而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对河流自然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非稳态堰塞湖形成蓄水后往往进一步溃决引发特大洪水,致使下游河道严重冲刷并导致大规模基础设施破坏,而稳态堰塞湖会抬高上游侵蚀基准面,抑制上游河床下切,改变河流纵剖面形态。对于古堰塞湖事件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堰塞湖灾害,也可指示地质历史上的极端气候事件与构造运动事件。经野外考察,在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汶川芤山发现古堰塞坝残留体,以及对应的上游湖相沉积物和下游溃坝特大洪水沉积物,标志着堰塞湖形成—稳定—溃决过程。研究表明,该堰塞湖形成于1.4万年前,初期发生小部分漫顶溃决,后稳定存在近万年,由于地震作用,距今3.8~6.9 ka间溃决消失。深入研究这类地区古堰塞湖形成与溃决,对该地区河流地貌演化研究、现代堰塞湖风险、特大滑坡灾害链防治和理解古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消亡,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本文基于模糊集与模糊推理理论,给出了一种模糊谓词模式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模型。以分布函数来描述模糊语言变量,以可能性分布限定算法作为推理机制,为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专家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模糊推理系统提供了有效的问题描述和推理方式,拓展了Horn子句的表示,为模糊推理系统和工具的研制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籍图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对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籍图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的分析,从数字地籍图生产的软硬件支撑环境,数字地籍图生产过程中对数字地形图现有数据的直接利用,利用南方CASS7.0软件生成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籍图时信息分层储存等方面的科学论证,得出了数字地形图向数字地籍图的转换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种转换能够在完成外业地籍调查表和界址点测量的基础之上,利用南方CASS7.0数字成图软件能够实现数字地形图向数字地籍图转换,并且对整个具体实施过程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表述和在转换过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做了系统的说明。  相似文献   
58.
横断山脉北麓金沙江上游河段沟壑纵横,水能资源丰富。中、晚更新世以来,快速隆升的新构造活动导致该河段复杂结构岩体在重力场的持续作用下灾变频繁。笔者阐述了该河段高地应力的基础地质背景与金沙江板块构造结合带蛇绿岩套的复杂结构岩体基本特征,提出了快速隆升河段的基本认知,建议将≥5 mm/a作为快速隆升河段的界限值;列举了21.4 km河段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4处大规模堵江事件的证据和基本特征,阐述了其与快速隆升之间的关系;运用地质过程机制法分析了4个堵江体的致灾机理,指出早期堵江残体为未来人类工程活动的潜灾体。  相似文献   
59.
一个新的太阳活动极小期即将到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2年冬季欧洲的严寒再次提醒人们出现寒冷气候的可能性。因此,近年来太阳活动的减弱尤为引人注意。Solanki等[1]指出,从2008年开始的太阳活动11 a周期第24周,可能与1913年开始的第15周到23周不同,特别与第20周大为不同。图1给出沃尔夫数(黄色)及群太阳黑子数(蓝色)。太  相似文献   
60.
由于印尼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以及由它引起的海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与其比邻的巽他海沟俯冲带触发地震的可能性引起了真正的关注。我们已经计算了这个区域以及临近区域——苏门答腊直立走滑断层的同震应力分布,发现两个构造上的应力都增加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原已很大的地震危险性。尤其是这个区域发生大的俯冲带地震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