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12篇 |
免费 | 2245篇 |
国内免费 | 8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0篇 |
大气科学 | 626篇 |
地球物理 | 679篇 |
地质学 | 5861篇 |
海洋学 | 996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219篇 |
自然地理 | 19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70篇 |
2023年 | 393篇 |
2022年 | 477篇 |
2021年 | 561篇 |
2020年 | 437篇 |
2019年 | 427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325篇 |
2016年 | 360篇 |
2015年 | 396篇 |
2014年 | 853篇 |
2013年 | 563篇 |
2012年 | 619篇 |
2011年 | 602篇 |
2010年 | 592篇 |
2009年 | 529篇 |
2008年 | 598篇 |
2007年 | 524篇 |
2006年 | 484篇 |
2005年 | 389篇 |
2004年 | 390篇 |
2003年 | 298篇 |
2002年 | 298篇 |
2001年 | 291篇 |
2000年 | 257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27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非典型气层由于成因复杂,受储层厚度较薄、围岩的影响及测井仪器分辨率的限制,在测井曲线上表现出许多模糊性,致使三孔隙度和电阻率曲线在气层的敏感性降低,尤其是与气水同层、水层、干层的差异性不大,从而使一系列基于该资料的识别方法对非典型气层的识别无明显效果.而利用多参数测井信息对非典型气层的识别其实质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高维数的模式识别问题,因此可以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对非典型气层进行识别.而决策树具有学习能力强、学习过程透明、结果可理解性强,能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机制,因此以多方面的测井信息为基础,利用决策树提取非典型气层的预测模型,并综合储层实际特征,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决策树提取的预测模型对非典型气层的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数据与统计工作结果,采用了多种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方案,对澜沧江某水电站左岸地下式厂房岩体质量进行了精细的评价,最后将各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个合理、科学的综合岩体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了研究区坝址左岸地下式厂房岩体在不同高程的岩体质量分区图,为下一步的参数选取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
2004年8月24-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于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对1999-2002年实施的地质大调查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进行了验收评审,会上共有18个项目参评,其中5项被评为优秀级,13项被评为良好级。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快速评价钻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被评为优秀级。 相似文献
54.
农户行为视角下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及重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户行为转变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量变或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驱动力,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实质上是农户行为作用的外在表现,厘清农户行为可为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提供平台。本文在剖析农户行为转变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响应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农户行为转变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响应入手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量化模型,并以重庆市江津区恒和村作为实证,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不同农户行为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各异,大体为生产大户>合作社农户>传统农户;不同农户行为对系统运行响应结果的作用差异明显,生产大户行为主要影响乡村生产空间的利用效率,合作社农户行为对提升生产空间系统经济效益作用明显,传统农户行为对生产空间系统环境改善的贡献作用最小。并从经济、社会、空间重构视角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合理引导农户技术和资本投入等建议,以实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协调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5.
新疆第三次荒漠化监测中的问题及其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回顾了新疆3次在荒漠化监测中所进行的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是新疆开展荒漠化监测的基础;介绍了以遥感与地理信息为主要技术的荒漠化监测评价的方法;阐述了新疆第三次荒漠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新疆荒漠化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难操作性和遥感数据源选用的随机性,进而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
57.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加固措施2个安全性问题,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地震作用下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及研究成果。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评述,指出了当前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8.
香港地区地震风险评价和设防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地区隶属于中国板内地震区中的东南沿海块缘地震带。港-九块体为晚中生代至早第三纪以来以持续稳定上升为主的块体, 块体活动性明显地低于其周边相对下沉的中新生代盆地。为此, 赋予港-九块体为最大可信震级M=5.5级潜在震源区, 而其周边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则为最大可信震级M6.0潜在震源。从大陆地震构造成因的环境、潜在震源可信震级范围M=5.0~7.5和近源地震动饱和等三个方面的可比性, 结合中国大陆地震震源破裂尺度和地震烈度影响场, 所建立的反映中国地震构造和震源破裂及地震烈度影响场特点的PGA和反应谱地震动衰减预测关系式可用于香港地区。以50%概率时的中值对中国强震记录的对比, 本研究所提供的经验期望预测关系式, 能包络实际的资料。因此, 用此地震动衰减预测模式对香港地区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 将会得到相对保守地震动预测值。通过香港地区基岩地震动危险性分析和计算, 参照中国大陆地震设防标准, 进行了基岩设计参数确定和区划。以年概率P=0.02、P=0.002、P=0.0004三个概率标准, 对应的地震动重复周期大约分别约为50a, 500a, 2500a的基岩PGA和反应谱, 作为香港地区基岩上构筑物和建筑物可选的基 相似文献
59.
60.
煤矿区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水保措施效益评价,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管理、规划和实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DPSIR体系框架和煤矿区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分别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20项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并依据水保措施综合效益基本内涵,构建了包含15项具有代表性指标的体系框架,在详细分析层次分析法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系统且全面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