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3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首先分析了金华实施城乡一体化的背景,然后运用增长极理论阐述了该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最后从工业园区化,农村城市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制约此进程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22.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探讨在新的土地利用分类实施和城乡土地统管的形势下,能否适应管理需要设计开发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并提出该系统的多种设计构思以及系统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和应对方法,旨在与信息化同仁探讨一种新的地籍信息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3.
华伟 《中国方域》2004,(4):2-11
在1997年第6期《战略与管理》发表《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初步构想》一文后,笔者与合作者又陆续发表了《大区体制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20世纪中国省制问题的回顾与展望(上、中、下)》(《中国方域》,1998年第4、5、6期);《地级行政建制的演变与改革构想》(《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3期);《城市与市制——市制丛谈之一》(《中国方域》,1999年第3期);《自治市与行政市——市制丛谈之二》(《中国方域》,2000年第l期);《城乡分治与合治——市制丛谈之三》(《中国方域》,2000年第3期);  相似文献   
24.
印象榔梨     
《湖南地质》2011,(1):110-110
榔梨,地处省会长沙东郊浏阳河畔,镇域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5村3社区,总人口6万人,其中集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2010年,全镇168家工业企业完成企业总产值40亿元,其中50家规模企业完成企业总产值35亿元。实现镇域财政收入8.2亿元,其中镇级财政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63%。是全市2009年度"十强乡镇"、"城乡一体化试点镇"。  相似文献   
25.
声音     
《湖南地质》2011,(3):7-7
“我们去看过一套房子。刚进门就发现特别乱。根本看不出是几居室。里面分成数不清的小隔间。门上标着ABCDE……”  相似文献   
26.
吴利军 《测绘》2016,(4):179-182
空间坐标系统的转换是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MAPGIS软件进行农村和城镇地籍数据坐标系统的转换,将农村地籍数据库的国家坐标系统和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地方独立坐标系统统一到同一个空间基准中,实现了区域城乡地籍数据完整连续的管理和表达。实践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坐标系统转换方法,可为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中的坐标系统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试论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城市化的新观念,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理论模式--中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之上,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同时,还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现实条件,分别对其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8.
探索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一项重大任务,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密切相关.努力创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笔者在本文就此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9.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产生的不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效果,而是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同步增长的弊病,致使耕地总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0.
开封市城区国土资源分局作为市国土资源局的直属分局,担负着市属五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所辖11个乡镇为城乡结合部,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耕地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把打造一支优秀的机关队伍作为重点,结合省厅党组提出的建设“四型”机关为目标,在分局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四型”机关建设活动。根据自身实际,我们教育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加强“四型”机关建设,收到了良好效果。我局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达标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市局评为先进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