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05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浙江国土资源》2013,(4):20-20
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方案》,明确今年主题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行动方案》锁定今年双保行动七项主要目标:一是保护耕地更加严格。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全面落实占补平衡,确保全国耕地保护目标。二是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保障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三是节约用地更加高效。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全国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持续下降。四是督察执法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02.
利用遥感分类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1996年和2006年两时相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TM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分类后处理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0年间北京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并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最为显著;耕地和大范围水域面积较大幅度减少,城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10年间从北向南进行了大范围地移动。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市级尺度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生 《地理科学》2016,36(8):1165-1171
基于城市中观尺度,以中国333个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维变量测度中国城乡协调度及空间差异,并对其演变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2004~2014年间,中国城市尺度下的城乡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城乡相关系数整体上在波动中呈递减趋势;城乡收入差异相对较大;城乡增长率逐渐缩小,且呈现倒U型。中协调区的空间格局占多数,且中协调区和低协调区具有扩大的趋势。中国城乡协调度存在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协调度表现为上下波动,且增长趋势不明显;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整个研究时段的城乡协调度则呈现倒U型。改革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其城乡相关系数、城乡收入差异、城乡增长率差异和城乡协调度排名相对愈好。中国城乡协调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因素多与中国当前政策、经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4.
正2014年9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叶超副教授著的《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历史》一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0万字,逻辑合理、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全书分为七章,绪论章,交代了研究的背景、问题与方法论,将城乡关系这一问题置于现代化与意识形态的发展目标、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演变的大环境之中,提出"城乡关系是否协调"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受到了不同层次、多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人类活动从整体上改变着城乡过渡区的景观特征,政策体制转变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投资和产业的转变与农村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相互结合,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向共同推动着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而地形、交通等因素则从局部尺度上决定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方向。此外,人类个体的行为选择,尤其是就业和消费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着调整和修改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城乡一体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根据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点,采用回归方法预测了城市化发展水平,并借鉴国际城市和国内沿海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应采取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模式,结合成都市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提出其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时间阶段。  相似文献   
107.
北京城郊农业区在不同时期因产业化、城市化的不同而承担着不同的发展目标, 其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及空间格局也出现了差异。本文运用历史沿革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对城乡一体化的功能结构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自1988 年以来, 处于近郊至远郊内缘的农业区(23~57 km处)的产业化、城市化分别出现了辐射式→飞地式、等级转移式→团块+扇状式+辐射式的空间发展;不同时期生态、经济、社会功能的组合和实现情况各有侧重, 多功能评价值相应地在“W”、“M”型空间格局之间转变。总体上, 北京郊区农业区的城乡功能及其综合效益都在增强, 但相对而言经济功能的作用在降低, 生态、景观功能在上升, 社会功能存在波动但总体趋强, 城乡功能的空间布局更加复杂, 而且这种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北京“十二五”期间多层次、多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8.
杜东  王国明 《华北地质》2020,34(3):218-223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成果和对工作区地壳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工作区实际及资料收集情况,建立了以地表稳定性和构造稳定性为核心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构造稳定性下所选取的新增指标重力布格异常梯度带,清晰的反映出研究区基底构造和地质构造背景,让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指数法,基于GIS平台按照地壳相对稳定、相对较稳定、相对较不稳定和相对不稳定4个等级对本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相对稳定、相对较稳定、相对较不稳定和相对不稳定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0%、49.6%、10.6%和4.8%.相对不稳定区主要分布在顺义县南部通州区北部、三河马坊一带夏垫断裂两侧和香河县西南部宝坻断裂与香河断裂交汇部,该地区地处顺义断裂和南苑-通县断裂、南口-孙河断裂的交汇地区,是地震活动较强烈,地面沉降相对较严重的地区,也是晚更新世及全新世活动断裂较发育的地区.评价结果能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保障城市安全和维护新时期重大工程建设成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毛磊  张岩  龚绪龙 《江苏地质》2020,44(3):332-336
当前,城乡聚落空间正由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异的等级体系转变为密切联系的网络化结构,城乡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城乡聚落空间演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以苏南地区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00年以后城镇聚落扩张强度远高于乡村聚落,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可进一步归纳为集中、双心、多核和密集4种基本格局。该研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聚落空间优化布局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张兴飞 《测绘通报》2011,(10):80-84
在分析现有地籍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宗地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管理模式,并对地籍管理对象的内涵、外延、生命周期及逻辑模型等进行研究,总结城乡地籍数据融合问题的处理原则,设计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数据库,开发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