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7篇 |
免费 | 732篇 |
国内免费 | 13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4篇 |
大气科学 | 1269篇 |
地球物理 | 695篇 |
地质学 | 2047篇 |
海洋学 | 901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432篇 |
自然地理 |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230篇 |
2021年 | 243篇 |
2020年 | 186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300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57篇 |
2011年 | 246篇 |
2010年 | 241篇 |
2009年 | 250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23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5年 | 6篇 |
1964年 | 7篇 |
1962年 | 6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对流云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降水云系, 含有丰富的云水资源, 是南方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对流云发生发展规律,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7月31日的一块对流云不同发展阶段的垂直运动结构。对流云在发展阶段以上升气流为主, 底层辐合明显, 结构紧密; 成熟阶段的上升与下沉气流势力相当, 且比发展阶段强盛, 强回波位置下移, 结构较发展阶段松散; 减弱阶段上升和下沉速度均减小, 水平辐散增强。结果表明:反演的不同阶段对流云垂直运动结构合理, 可以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进行对流云三维运动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62.
针对2018年7月10-11日青藏高原东部一次暴雨过程,利用模式模拟资料分析了有效位能分布特征,成因及其对降水发展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位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低层4km以下和高层8-14km,高层有效位能和降水有更好的对应性西北冷平流和降水粒子下落的蒸发作用是低层有效位能高值中心的主要成因,而降水过程释放潜热带来的热... 相似文献
63.
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中最大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浮游植物春花期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氧,是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得以春季形成的基础,而良好的温,密跃层的存在最氧最大值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夏季叶绿素最大值层中较强的光合作用,最氧最大值在夏季得以维持甚至增强的主要原因。提出:黄海春,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并非主要由冬季保持而来。 相似文献
64.
秦岭及黄土区的栎林与发育气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栎林是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占绝对优势的夏绿阔叶林,栎林类型多,发育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它主要是温暖气候或间冰期气候的植被,但也有的栎林发育的接近冰期的寒冷条件下,区分不同的栎林对深入研究第四纪气候具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不同栎林中伴生的植物差异,论述了不同栎林的组成特点及其和气候的关系,辽东栎林的孢粉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65.
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一维全区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计算和野外实测资料处理两方面讨论了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维全区视电阻率解释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实测数据预处理、磁场计算及─维磁场数值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66.
1 INTRODUCTION First, let’s have a review of various vertical coordinate systems used in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Richardson[1] (1922) first attempted to use the geometrical height z as the vertical coordinate system. Though geometrical height is easy to understand as a concept, it had not been applied in NWP until Kasahara and Washington (1967) rewrote his predictive equations and used state-of-the-art high-speed computers to conduct NWP in height coordinates. Eliassen[2]… 相似文献
67.
68.
台湾本岛南端的恒春半岛,出露隆起珊瑚礁石灰岩和现代珊瑚礁海岸。隆起珊瑚礁石灰岩在地貌上的表现是多阶的台地。最高的公园面可达海拔300m,依次向下,是海拔约100~160m的笼仔埔面,海拔70~80m的埔顶面以及海拔10~20m的垦丁面。在恒春半岛的西侧,珊瑚礁台地面已经倾斜,因此高度的表现不同。ESR及14C定年表明,抬升的更新世珊瑚礁台地形成于0.5Ma B.P.前后及0.13Ma B.P.两时期;海拔10~20m的全新世珊瑚礁台地约形成于6 000a B.P.的时期。这些证据显示了地质时期里全球变迁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69.
长白山北坡垂直植被带表土植硅体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白山垂直分布的植被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缩影。对其北坡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带土壤中的植硅体进行初次研究,结果发现,该山北坡海拔700m到2630m的土壤中发育了形态和数量丰富的植硅体。不同植被带植硅体组合的含量各不相同,主要特征表现为随海拔升高示冷型的植硅体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示暖型的植硅体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温泉附近土壤中的植硅体则表现出明显的与其上下相邻地点不同的特点。它对中国东北第四纪沉积物中植硅体组合的研究及第四纪古植被和古环境的重建可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