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测绘学   708篇
大气科学   1599篇
地球物理   646篇
地质学   1032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用三向风速仪和高灵敏温湿度脉动观测装置,测量沿海城市上空大气表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脉动。并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大气表面层动量、热量和水汽湍流通量,给出了复杂地形上各物理量的谱特征,讨论了各湍流通量的特性。结果指出,风速、温度和湿度谱密度分布基本上都服从—5/3律。由于建筑物的影响,在f≥0.2Hz频段内拢动能量明显偏大。动量和热量输送主要由f<0.2Hz的扰动完成的,高频扰动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92.
翟兆锋 《海洋预报》2002,19(2):47-53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0年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用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对中山站地区的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风向风速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与中山站过去十年的气象要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得出了2000年中山站地区气温偏高、大风日数和日照时数多、海冰解冻早等特点,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993.
南京之高空     
卢鋈 《气象学报》1937,13(1):1-23
本篇所用材料,以飞机记录为限,测风气球纪录已由竺可桢朱文荣诸氏整理成篇读者可参观竺氏中国气流运行(气象研究所集刊第四号),朱氏南京高层气流观测(气象杂志十二卷P.20—30)。关于气团分析,赵九章氏中国东部空气团之分析(气象研究所集刊第六号)及朱炳海氏太平洋及其隣近之气团(象杂志十一卷P.178—183)两文,均有精详之讨论,为避免工作重复起见,本文亦未列入,文中气压与温度之相关系数,系由薛铁虎先生代为计算,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994.
995.
《湖南地质》2012,(7):16-16
1110座矿山因矿业活动引发了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省矿山每年抽排地下水1.8亿立方米以上,年排废渣5047万吨、废水6.64亿立方米;采矿企业点多面广,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和446座危险尾矿库,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这是2011年湖南省开始整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行动前的一组数据,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间的剧烈冲突在这组数据中表露无遗,而这正是湖南史上力度最强的矿产资源整规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996.
刘道涵 《地质与勘探》2022,58(4):865-874
岩溶地面塌陷是隐伏岩溶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查明其精细地质结构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梳理了以覆盖层厚度与结构、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水为核心的岩溶塌陷探测地质要素特征,开展了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多源面波勘探和地面核磁共振方法等地球物理联合探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可用于圈定塌陷体边界;多源面波勘探对岩土体界面识别效果明显;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可量化地下含水量,划定含水层顶底板埋深,对岩溶发育程度和含水层孔隙度有一定指示作用;三种方法联合探测对提升岩溶塌陷体结构精细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隐伏岩溶区地质结构精细探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明确不同含水率古土壤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其微观结构特性及古土壤损伤机制,采用核磁共振扫描仪对不同含水率冻融循环后的古土壤试样进行测试,研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共同作用对古土壤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土体内部损伤变化。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下不同含水率使土体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程度为含水率大的土体大于含水率小的土体。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T2谱曲线信号幅度增加,孔隙结构改变,大孔隙、最大孔隙含量增加,中孔隙含量减小; 同时含水率较大的土体孔隙体积增大幅度大于含水率较小的土体,说明在季节冻土区建设工程中含水率越大土体越易发生破坏,因此在工程中应注意防排水问题。依据损伤力学原理,得出土体颗粒连续性与孔隙率关系,进而得出有效应力与孔隙率关系; 根据核磁扫描结果,建立孔隙率与冻融循环次数关系,最终推导出古土壤有效应力与冻融循环次数关系表达式。研究成果为季节冻土区古土壤地层建设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地面激光扫描在喀斯特洞穴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日益广泛,其高精度测量与多样化的成果表达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段优势明显。它不仅可以全方位记录洞穴要素并进行虚拟化展示,还可以构建洞道和沉积景观模型,最为关键的是毫米级的误差精度对于喀斯特洞穴空间形态计量研究有着革命性的突破,那么该如何通过海量点云精确绘制洞穴图并对洞穴要素进行制图表达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贵州潜龙洞为例,通过对三维激光点云进行处理,辅以第三方软件绘制潜龙洞平面图、剖面图和横断面图,并对洞穴要素图像化自动提取与制图表达进行探讨,对于提高洞穴制图精度、规范洞穴制图标准、科学构建洞穴地理空间数据库以及指导洞穴合理规划与开发等方面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前“双碳”减排的背景下,砂岩咸水层是最具潜力的二氧化碳封存介质,其孔隙结构特征决定了流体的运移及封存效率,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分形维数常用于定量表征砂岩孔隙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规律,但以往对砂岩孔隙迂曲度分形特征进行研究时,多依赖于孔隙率、平均孔隙半径、平均迂曲度等特征值计算分形维数,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岩石孔隙排列分布及孔隙连接的非均质性。文章将砂岩孔隙结构概化为具有迂曲度的毛细管,首先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获取岩石片层图像,以盒维数法获得孔径分布分形维数;随后以孔径分布分形维数为目标值,结合不同迂曲度下的毛细管数量与孔径的分形标量关系,迭代计算迂曲度分形维数。与传统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相比,该研究确定的迂曲度分形维数更能体现岩石内部不同孔隙排列方式引起的迂曲度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SEM)、矿物全岩分析(XRD)等实验方法,分析其储层特征和孔隙微观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实验(NMR)及高压压汞实验对研究区典型岩心进行测试,详细分析、评价其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四段砂岩储层样品核磁孔隙度介于1.72%~6.63%,平均值为4.34%;渗透率介于0~0.015 2×10-3μm2;可动流体饱和度介于7.92%~32.66%;核磁共振T2图谱可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及多峰型;按照孔喉大小分类,样品中孔喉50%以上为纳米孔。压汞分析结果显示样品排驱压力高,介于1.18~4.57 MPa,平均为2.45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高,介于46.91%~97.66%,平均为63.28%;退汞效率介于14.09%~38.97%,平均为29.55%,反映出研究区须四砂岩样品具有孔隙分选差,非均质性强,孔隙连通性差的特点。分析认为样品的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差异主要受到来自储层物性、孔隙微观结构及矿物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