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45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1149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7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理塘断裂带沙湾段展布于四川西南部的木里河流域,处于理塘断裂带的南东尾端,为左旋走滑运动性质。文章在航空照片判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研究发现,该断裂段的断错地貌现象主要集中分布在绒龙沟-沙湾的木里河东岸坡麓地带,表现为断层陡坎、断塞塘、断错冲沟、河流阶地及洪积扇等。由5个地点的断裂位错值和位错开始的年代学(TL和14 C)测试结果,估计的该断裂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1±0.3mm/a。在该断裂上开挖的3个探槽资料表明,该断裂段存在史前强震的地质记录,最晚一次强震的发生时间介于1310±90~950±30aB.P.之间,强震所导致的垂直位错量约0.5m, 同震水平位错1.30~1.45m左右。根据同震位错量及断裂长度估计的地震震级为7.0级左右。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的沉积建造、构造地貌等开展了野外调查与研究。冲沟位错、断裂剖面、山脊位错、线性槽地、洪积扇变形与断塞塘等详细的构造地貌分析,显示断裂带在黄香沟段晚第四纪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以左旋走滑兼有倾滑分量为特征。根据其中两条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冲沟左旋水平位错平均值30.5±3.0m,及其14 C限定的冲沟发生位错的年龄为13480±240aB.P.,获得断裂晚第四纪的水平滑动速率为2.3±0.2mm/a。 同时,由断裂位错洪积扇形成的1.05±0.30m垂直位移量,与该期洪积扇形成的14 C年龄3690±100aB.P. ,估算了断裂晚第四纪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28±0.08mm/a。  相似文献   
993.
《上海国土资源》2007,(1):F0004-F0004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中南部、以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及产地、典型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由顶效、乌沙两个动物群化石产地及马岭河峡谷、西峰林、东峰林、泥凼石林、坡岗岩溶生态等7个景区组成,总面积约270km^2.  相似文献   
994.
利用DGY孔沉积物的岩性、粒度及孢粉分析资料,探讨了太湖平原碟形洼地沉积物记录的8000年以来植被演化、气候波动,流域地貌环境的演变及其对海平面波动的响应。孢粉记录表明:本区距今8000~5000年木本植被由以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为主变为落叶阔叶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由温和略干转为暖热湿润;距今5000~4000年森林退缩,气候温和偏干;距今4000年左右出现低温事件;距今4000~3,000年木本植被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温暖湿润;距今3000年以来木本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有波动变凉干趋势。岩性、粒度及孢粉记录综合显示本区距今8000~5000年发育潟湖相泥质粉砂,反映流域环境开放、与海连通;距今5000~4000年发育淡水沼泽,未受海水作用,反映水域缩小、流域环境封闭;距今4000~3000年水域扩大,并出现海水倒灌,反映内低外高的碟形洼地已经形成;距今3000年以来,发育湖沼平原,发生数次海水倒灌,反映碟形洼地地貌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995.
浦庆余  郭克毅 《地质论评》2007,53(B08):229-232
三清山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岩体侵位定位后又经历了大约50Ma的侵蚀和剥蚀,将上覆5000m的地层搬到南北两侧的断陷盆地中,形成白垩纪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地层,花岗岩体便出露地表。又经过大约50~60Ma的构造演化和地貌演变形成了目前海拔1000~1800m的玉京峰期壮年地面和1200~1300m的怀玉山期壮年地面。至距今2.4Ma以前的上新世,在这两期古地面上曾先后发育了红色风化壳。红色风化壳的底部形成了众多的石蛋。进入更新世,随着地壳的强列抬升和气候变冷,冰冻风化、块体运动和流水侵蚀,古地面上的沟谷迅速向下侵蚀,古地面受到切割、破坏,风化壳也被侵蚀掉,形成深切峡谷、悬崖峭壁和柱、峰林立的景观,在柱、峰顶部残存着一些花岗岩石蛋。这种海拔超过1500m,相对高差超过1000m的高山地貌巍为壮观,石柱、尖峰显得十分秀丽,这就是三清山式地貌——高山尖峰地貌的特色,是提供旅人欣赏的主要花岗岩景观地貌,也是需要人们切实保护的重要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996.
山东崂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良相石宝  徐兴永 《地质论评》2007,53(B08):138-142,242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是中国海岸上海拔最高的山。崂山花岗岩是苏鲁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较典型的由钙碱性岩套和碱性岩套构成的I—A型复合花岗岩体。在长期的地球内外应力作用下,崂山形成了丰富、独特的花岗岩地貌类型,发育峰林、峰墙、崮、洞、像形石、岩臼等花岗岩地貌和砾石堤、巨砾扇、砾石海岸、砾石滩等独特的花岗岩堆积地貌。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花岗岩类型、丰富的地质资源、典型而独特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使得崂山花岗岩地质地貌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在介绍了本体论和本体的基本概念之后,讨论了本体技术方法的重要特性.最后从解决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地理信息科学中的本体方法论.  相似文献   
998.
云南省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段旭  陶云  刘建宇  彭贵芬 《气象》2007,33(9):33-39
利用2001—2005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滑坡泥石流样本和地质地貌特征等级,分析研究了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滑坡泥石流发生与短时强降水和前期累积降水量关系密切,8天累积降水量40~50mm、9天累积降水量70~80mm、10天累积降水量100~110mm和1~2天30~40mm等降水条件最为敏感。在现有降水量观测空间密度不足的情况下,用前期累积降水量来分析与滑坡泥石流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不同地质和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发生对降水量大小的响应有比较大的差异,在预测预报时,若能综合考虑各类地质地貌特征,将有助于减少空报率。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认定和评价旅游资源是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该文以地貌旅游资源为例 ,研究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 ,并将此模型应用于舒城县地貌旅游资源评价 ,与国家旅游局“旅游区 (点 )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中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 ,证实了特征值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