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4篇 |
免费 | 696篇 |
国内免费 | 3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5篇 |
大气科学 | 108篇 |
地球物理 | 307篇 |
地质学 | 1392篇 |
海洋学 | 413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218篇 |
自然地理 | 5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81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它发育于中生代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86km2。砂岩峰林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地貌。园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崖,其中高度超过200m的有1000多座,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ArcGIS的条带剖面提取方法在地貌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条带剖面提取方法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获得垂直于剖面线方向上一定缓冲区范围的高程信息,计算最大、最小和平均高程以及地形起伏度,把地形剖面图对线状地形起伏特征的描述转化为对面状地形起伏特征的描述。该文基于ArcGIS 9.3对三峡地区SRTM-DEM数据进行了条带剖面提取方法研究,实现了基于ArcGIS的条带剖面提取技术流程。应用条带剖面对三峡地区地形地貌进行了定量分析,该方法可快速提取条带剖面,能准确获取高程属性的相关统计参数,对地形地貌信息提取和定量分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苏溧阳天目湖地区地貌单元的划分可以提升分区、分类型、分层次的地表基质调查效率。基于天目湖地区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信息;在提取地形起伏度的过程中运用邻域分析法与均值变点法,确定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37×37像元。将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及坡度3种地形要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对地貌分布格局与差异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将天目湖地区地貌指标划分为平原、河流阶地、山间谷地、台地、丘陵5种类型,其中以山间谷地与台地地貌为主,二者分别占32.97%、21.96%。划分结果符合天目湖地区地貌格局差异及空间分布,有效体现出天目湖地区平原向丘陵过渡的地貌特征,为后续开展地表基质的调查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理依据,对探究地貌分布格局与地表基质属性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边坡非圆弧临界滑动面搜索是边坡稳定计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实质为安全系数最小的滑动路径搜索问题,采用效果良好的路径搜索算法--蚁群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了克服传统蚁群算法效率低、效果差的缺点,基于蚂蚁正反向搜索相遇形成完整路径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相遇蚁群算法。将该算法用于边坡非圆弧滑动面搜索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圆弧临界滑动面搜索的新方法。通过2个边坡的算例计算及一个水库岸坡的工程应用,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相遇蚁群算法无论是整个搜索范围还是从某一点起的搜索范围都要比一般蚁群算法大,所以相遇蚁群算法在搜索边坡临界滑动面时所得到解的多样性也要比一般蚁群算法好,因此,相遇蚁群算法的搜索范围能以较大的概率包含全局最优解,算法最终也能以较大概率搜索到全局最优解。最终,相遇蚁群算法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找到边坡的临界滑动面。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松北区水库雍水浸没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浸没问题是平原型水库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分析了哈尔滨市松北区雍水浸没成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雍水浸没进行评价,并综合考虑区内的地表覆盖情况、建筑物地基形式等因素,提出了适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浸没标准:农田区为粉质粘土2.50 m, 粉细砂1.50 m;建筑物区为粉质粘土3.50 m,粉细砂3.00 m。将研究区划分为可能浸没区、过渡浸没区和不发生浸没区,并确定了各浸没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裂隙开度对覆盖型岩溶潜蚀塌陷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临界裂隙开度是覆盖型潜蚀塌陷的关键控制因素,受覆盖层土质、密实度、临界水力梯度等因素的影响,初步提出了临界裂隙开度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藏北长江源地区河谷地貌和新构造变形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式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形态不同的窄谷和宽谷为特点,新近纪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早期挤压和晚期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正断层和地堑构造3种构造变形样式。长江源区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明显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河谷地貌形态与水系格局,而且影响了河流阶地分布以及洪(冲)积扇的形态、结构。长江源地区主要水系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是沿新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20.
高铁列车运行时突发地震会对路基及轨道产生振动危害,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为此,文中建立轨道系统-弹塑性路基-地基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弹塑性路基和轨道在不同列车速度v(50、70、100、130 m·s-1)下的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地震与列车共同作用下,路基和轨道的位移振幅主要受地震作用影响,而车速变化对路基位移幅值的作用较弱,对轨道的作用较强;地震发生时,列车以不同车速运行会对路基和轨道的频谱曲线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影响,其中在车速50 m·s-1时波动最为剧烈,且总体向高频移动,并出现多个振动主频,此时路基和轨道的加速度峰值分别为单独移动荷载的2.3和1.3倍,路基及轨道加速度显著提高;地震作用下,列车的脱轨系数与横向位移在车速50 m·s-1时显著增大,超过列车安全运行的标准;推测车速50 m·s-1(180 km·h-1)为列车脱轨的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