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2篇 |
免费 | 614篇 |
国内免费 | 6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59篇 |
大气科学 | 694篇 |
地球物理 | 704篇 |
地质学 | 1222篇 |
海洋学 | 48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57篇 |
自然地理 | 5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94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83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189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278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1933年 | 5篇 |
1926年 | 1篇 |
192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北干旱地区受监测资料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区域尺度的水资源消耗效用评价。使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混合双源梯形蒸散发模型(HTEM),对焉耆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并对灌区耗水量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0年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为624.4 mm,其中作物生育期4—10月蒸散发占全年的89.6%。(2)焉耆盆地灌区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多年平均分别为508.9 mm和115.5 mm,各占总蒸散发的81.5%和18.5%。(3)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耗水量13.82×108m3,其中高效、中效和低效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81.5%、5.6%和12.9%,且耗水有效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在区域尺度以时空连续的方式揭示了焉耆盆地灌区蒸散发水分消耗的有效性,可为干旱区水资源管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李铭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6):214-217
为了研究2019年6月17日宜宾Ms6.0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量,在欧空局下载覆盖研究范围内的Sen-tinel-1A卫星C波段雷达影像数据,使用SRTM(3″)DEM,采用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进行地表形变信息的提取,对比不同相位解缠方法对研究结果精度的影响,最终得到宜宾地震在视线方向上的形变图、形变量.结果表明:双... 相似文献
33.
34.
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分别反演了2005年和2014年临沂市的地表温度和不透水层指数,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临沂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临沂市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热岛效应,2014年表现为强热岛效应。利用地面站点资料统计分析来看,2005~2014年,临沂市热岛强度总体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夏季较弱。分析城市化因子发现,城市经济、人口、用电消耗、城市房屋面积增量等多个因素对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的影响,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2、0.67、0.81,其中房屋面积增量与热岛强度增强密切相关。从不透水层指数分布图的动态变化来看,也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筑和硬化的路面的增多导致了热岛强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35.
以Landsat 8为数据源,并结合地表发射率、大气透过率等参数遥感估算方法,提出了针对TIRS 10数据的单窗算法TIRS10_SC,并开展了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反演3种单窗算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IRS10_SC算法紧密结合Landsat8 TIRS传感器的特性,通过遥感估算城区下垫面的地表发射率、大气透过率等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出地表不同覆被类型的温度;裸土与水泥下垫面等相对均质的下垫面的温度反演效果稍好,TIRS10_SC算法和Q_SC算法其平均误差为0.60℃,JM_SC算法其平均误差为1.01℃;对于植被下垫面,TIRS10_SC算法和Q_SC算法其平均误差为1.48℃,JM_SC算法其平均误差为1.26℃,为了提升城区植被下垫面温度反演精度,应该进一步准确地量化其发射率特性。 相似文献
36.
37.
38.
河谷型、海岸带、海岛礁以及滩涂等区域地表形变信息的准确获取,迫切且关键。利用25景升轨和28景降轨Sentinel-1A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兰州城区2014年10月~2016年9月的地表沉降速率图和沿视线方向(line-of-sight,LOS)的时相位移量,探讨升降轨数据在河谷型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之间的时相位移量具有高度关联性,其中升轨数据在地形起伏较大区体现出良好的干涉性,而降轨数据在平坦区表现出较好的监测能力。兰州城区大部分区域处于稳定状态,但沙井驿、九州、小达坪、东岗、伏龙坪、西客站以及周边区域地表存在沉降趋势,最大沉降速率可达30 mm/年。联合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监测河谷型、海岸带、海岛礁以及滩涂等区域地面沉降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9.
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气温在近四十年有显著的升温趋势,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1979~2019年间欧亚大陆不同区域的夏季地表气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气候反馈响应分析方法揭示了各区域变暖原因的异同。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地形,青藏高原在过去四十年经历了显著的增温过程。青藏高原周边相对低海拔的地区(如北非—南欧地区、蒙古地区、东北亚地区)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变暖特征,而高原南侧的南亚地区的地表气温却变化不明显。青藏高原夏季积雪融化引起的地表反照率减小使得更多短波辐射到达地表,放大高原地表增暖。北非—南欧地区增暖则主要源于大气气溶胶含量减少造成的入射短波辐射增加。同时,大气温度升高导致的向下长波辐射增强对北非—南欧地区以及蒙古地区的增暖都有显著贡献。此外,东北亚地区云的减少是造成其地表增暖最主要的过程,而南亚地区则是水汽增加和感热通量减少造成的增温与云和气溶胶增加造成的降温相抵消,因而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40.
小良试验站三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地表径流在汇流、洪峰及径流过程上的特征,差异是巨大的。在径流过程上桉树林和裸地的变地剧烈,几乎没有什么调蓄作用,洪峰流量占一次性降水径流量的绝大部分,涨水和退水流量都较小。本文应用灰色系统GM(2,1)模型,成功地预测了以年和以月为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序列,其预测模型可以用来对这些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