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66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周尚意  戴俊骋 《地理学报》2014,69(10):1521-1532
梳理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需要说明近年代表性的研究课题或著述与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1990-2005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主要从五个文化地理学主题开展研究。然而这五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十分清晰,也没有说清主要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搭建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树”。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方和区域”,文化地理学的目标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地方”的形成机制。本文将这个研究目标作为文化地理学“学科树”的主干,此外建立了“层间关系”和“尺度转换”两个分支,它们是探究地方性的两类方法。本文其次将文化地理学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分别挂在主干和两个分支上,并努力呈现出主要概念和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揭示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进程。本文最后用“学科树”,分析了中国大陆主要文化地理学研究者自己提出的代表性著述。分析的结果是:第一,关于地方形成机制的案例类型多样,多是基于结构主义认识论的分析。第二,关于层间关系的研究已经突破了自然与文化两层关系的分析,延展到文化各层之间的关系。第三,在不同尺度文化区转换的领域研究较薄弱。  相似文献   
992.
声景是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在塑造地域文化个性、培育地方身份认知、确立居民地方感知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和独特优势.随着声景理念的不断推广,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声景时空特征、空间意义和社会文化关联等方面的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而且促进了地理学与声景学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发展.本文在对声景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声景的时空分异特征、声景与地方感知、声景与居民福祉、声景的社会文化关联、声景的地理实践应用、特殊音乐声景的地理学研究等6 个方面,对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声景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以此构建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特点和差异.国内文化地理学以音乐现象为主要基点,并逐渐扩展到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类型;国外学者在音乐地理学之外,相对系统地采纳了声景学的理念和方法,拓展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研究结果对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实现基于声景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北京郊区女性居民一周时空间行为的日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彦威  张雪 《地理科学》2014,34(6):725-732
伴随城市空间向郊区急剧扩张,郊区已成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疏解城市人口和功能的重要空间。作为兼顾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工作者,郊区女性居民的日常生活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2012年北京居民日常活动与交通出行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采用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以一周的活动日志数据为基础,从时间节奏和时间分配的角度分析郊区女性的时间利用特征,并通过标准置信椭圆对GPS轨迹数据进行了活动空间刻画,探讨不同活动在城市不同空间中的发生日间差异。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郊区女性的日常生活具有规律性、丰富性和细碎性的特点;工作日的时间分配以工作活动为中心,从周一到周四的差异性不显著;休息日的时间分配以家务和休闲活动为主,并且在休息日内部出现周日出行时间相对较少的差异。在空间上,大部分郊区女性居民选择在郊区附近就业,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休闲活动也主要在郊区空间发生;在休息日,购物活动向城区空间内延伸,休闲活动的空间范围虽然相比于工作日有所扩大但仍主要在郊区空间内部完成。  相似文献   
994.
天山托木尔峰南坡科其喀尔冰川流域径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山冰雪融水是塔里木河的重要补给水源。利用融雪径流模型(SRM)对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流域冰雪径流进行模拟研究。基于流域的气象梯度观测,确定了不同高度带降水梯度和月气温直减率。基于2007和2008年的实测径流值优化确定了各月的积雪、裸冰以及表碛覆盖冰的度日因子值。模拟结果表明,融雪和融冰径流过程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模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气温是敏感因子。气温分别升高1℃、2℃和4℃时,以融雪径流为主的3—5月径流分别增加48%、155%和224%,以冰川径流为主的5—10月径流分别增加30%、77%和104%。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流域径流过程,气温升高4℃、降水增加20%时,春季径流峰值出现时间由5月中旬提前到4月20日左右。流量由6 m3/s增大到17 m3/s。  相似文献   
995.
户闲 《今日国土》2012,(2):40-42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省的地情、民情、军情、资源、战略要点各有参差。要取得战争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态势,必须在地理上大下功夫,谋求必要的"地利"。毛泽东在发掘和利用地利广大,有一系列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其中把一定力量的党和红军、足够  相似文献   
996.
科其喀尔冰川表碛区冰崖消融的度日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海东  王建  王欣  张鹏飞 《冰川冻土》2009,31(4):620-627
度日因子.冰崖坡向的变化也对度日因子产生了影响,总体表现为NEE-SE方向及SW-W方向的度日因子较大,NWW-N-NE方向的较小,S方向的最小,这主要与该地区的辐射、气温等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有关.研究还表明,冰崖的坡度对度日因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理论地理学对地理事物研究的主要观点. "地理事物"是理论地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反映现代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点,也揭示了现代地理学研究内容扩展的内在原因和发展方向.对深刻理解军事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间的关系,把握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8.
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理解集群演化的主流理论,但有陷入知识主义的倾向,相对忽视市场和竞争对集群演化的影响。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将全球知识联系纳入到解释地方集群演化的理论框架中,大大提升了其对集群演化的解释力。然而,在中国情境中,忽视经济全球化多重力量的综合作用,很难全面深刻地理解地方集群演化发展的过程。本文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从全球市场、全球竞争、全球知识3个维度构建了全球力量作用地方集群演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以玉环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全球市场有利于集群规模扩大;(2)全球竞争对集群市场份额造成负面影响;(3)全球知识促进集群内企业结构演化。这些发现表明,演化经济地理学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知识等因素共同对产业集群或区域产业演化造成的影响。本研究完善了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集群演化理论,研究结论对中国推动传统制造业集群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甲藻(Dinophyta)凯伦藻科(Kareniaceae)的分类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伦藻科(Kareniaceae)是甲藻门中较新建立的一个科。凯伦藻科种类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域,目前已报道3属30个种。由于该科大部分种类频发藻华,严重威胁近海生态安全和水产养殖,因而备受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沿岸也逐渐成为凯伦藻藻华的重灾区,凯伦藻曾引发我国最严重的几次藻华事件。本文对本科种类分类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翻译其中文名,编制属、种分类检索表,以期为我国凯伦藻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凯伦藻藻华防治提供基础而必要的种源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包亮亮  刘阳  陈四新  等 《江苏地质》2017,41(2):200-206
通过对安徽铜陵宝山陶矿区成矿规律的分析,提出矿区的成矿母液主要来自燕山期的新屋里岩体后期分异。多次涌动的新屋里岩体在燕山晚期形成成矿热液,这些热液沿着该地区在印支期形成的层间滑脱断层和切割较深的北西向断层通道输送,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发生右偏,使得矿体多富集在层间滑脱断层和北西向断层交汇处,特别是北西向断层的右侧。矿液在运移过程中逐渐远离新屋里岩体,随着温度的下降,矿液发生分异,形成靠近岩体的宝山陶矽卡岩型铜矿,以及远离岩体的泉水冲、大竹园矿段铅锌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