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9篇 |
免费 | 965篇 |
国内免费 | 9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26篇 |
地球物理 | 547篇 |
地质学 | 4900篇 |
海洋学 | 336篇 |
综合类 | 403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285篇 |
2022年 | 303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248篇 |
2019年 | 250篇 |
2018年 | 165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18篇 |
2015年 | 281篇 |
2014年 | 323篇 |
2013年 | 313篇 |
2012年 | 306篇 |
2011年 | 317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216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162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992.
993.
994.
车田湾地热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田湾地热田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泉分布受SN向压扭性深大断裂(F2)与近EW向张性断裂的复合控制,其断层破碎带为硅化脉充填,表现为高阻地电特征。应用电测深法可以确定其断层破碎带产出位置和延伸方向。用钾镁地热温标计算热田地表温度,用钾钠地热温标计算热田深部温度。根据温度随深度而递增的规律,应用温度-深度曲线方法推算地下某深度的水温,从而可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995.
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是储层建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它为建模提供基本的条件数据及各种统计参数。本文总结了建立地质知识库的主要步骤及基本内容。在资料较少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原型模型来提供一些无法直接获得但对建模十分重要的参数,如砂体宽厚比、水平方向变差函数等。文中用3个实例较详细的介绍了建立原型模型的3种主要方法,分别是利用露头、成熟油田和沉积模拟实验建立原型模型,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6.
黄骅坳陷滨海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储层是中国深部油气勘探的新层位之一。为揭示该区油气成藏演化,对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产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含油包裹体丰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储层中存在三期油气包裹体,分别代表了三期油气注入。Ⅰ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126℃,GOI为15%~35%,油气充注时期为36~25 Ma,开始有油气进入到储层中;Ⅱ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140℃,GOI为30%~60%,油气注入时期为27~12 Ma,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发生大规模油气运聚,是主要的成藏时期;Ⅲ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8℃~155℃,GOI为1%~8%,油气注入时期为12~6 Ma,油气运移规模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997.
东营凹陷2001年之前探明的低渗透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陷带、中央背斜带及北部陡坡带,以沙三段深水浊积扇及沙四段滨浅湖相砂岩滩坝、扇三角洲前缘等沉积体系为主。油藏类型主要是岩性油藏,其次为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低渗透油藏以中深层、常压-超高压、低产、中产为特征,多为特小型、小型油藏,储量丰度为低丰度~特低丰度。低渗透油藏的探井试油过程中,经历了从酸化逐步到压裂的技术发展过程。统计探井的试油效果表明,沙四段碳酸盐含量较高的砂岩低渗透油藏,酸化效果较好;黏土含量较高的沙三段低渗透油藏,压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8.
99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3):4-4
<正>世界地热大会于2010年4月25日至5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这次大会由国际地热协会主办,以"地热:改变世界的能源"为主题,会议代表分别来自全世界85个国家,达2500人 相似文献
1000.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根据大庆油田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该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经对葡萄花油层组PI1-PI4系统研究(PI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I1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 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它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