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3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691篇
测绘学   637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823篇
地质学   3051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46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述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G IS技术科学管理地下管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某矿区地下管线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通过对ArcG 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942.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径流水文规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示踪技术, 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和干流的不同区段, 不同时域径流的组成特点及其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水的组成, 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早、晚)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晚上的水大约有82.4%是来自冰川区的水, 17.6%为非冰川区的径流; 早晨中的水来自冰川区的占74.6%, 非冰川区径流占25.4%. 冰川消融水的最大可占总水量的6.9%~7.8%左右. 在冬季时段, 冰舌末端排泄水(BCH-1)和冰川水文站(HLG-6)径流的同位素组成均低于底部冰川冰(BCB-2: -16.639‰), 显示出严重同位素不平衡的特点, 反映了冬季底部冰川消融水在源区水(BCH-1)中的贡献已达很低的程度, 而代之以冰川上部占主导优势的雨雪水. 这意味着在冬季当地冰川的退缩速度与夏季相比有明显减慢的趋势. 示踪表明, 在冰川水文站附近区域内存在水的渗漏, 夏季可能延伸到倒中桥(HLG-13采样点上方)一带, 下渗水通过地下通道, 到杉树坪(HLG-2采样点)邻近的区域回补到河道内.  相似文献   
943.
漳河流域近60年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漳河流域径流量显著减少,严重影响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径流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漳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性减少趋势,其中下游减少的趋势更加显著;20世纪80年代以前年径流量高于多年平均值,80年代以后低于多年平均值,且不同年代变幅较大;漳河流域实测径流量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现变异点,变异点之后年径流量比变异点之前明显偏小。径流量系列存在6~7a的准周期。  相似文献   
944.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6,他引:16  
利用1993年5 ̄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然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 ̄8月,Tretyakov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捕捉率的修正量小于天山地区的研究结果,该流域地面蒸发过程较为强盛,各种下垫面的蒸发量占流域水量平衡收入的37%,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和土壤含  相似文献   
945.
瑞雷波勘探在地下洞穴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瑞雷波勘探方法进行地下洞穴探测,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对场地所测得的面波频散曲线进行分类、归纳,并利用动力触探曲线对各种特征曲线所反映的地下洞穴情况进行标定,从而确定整个测区洞穴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46.
本文旨在探索黄土塬地下煤层自燃区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表明,火烧区在折射层析成像速度剖面、散射波地震记录、共偏移距地震剖面、地震反射波时间剖面中均有表征显示,而有别于采空区的波场特征。  相似文献   
947.
考虑径流影响的滑坡降雨入渗二维有限元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东方  郑宏  刘德富 《岩土力学》2016,37(4):1179-1186
降雨是滑坡失稳的常见诱发因素之一,现有数值模拟方法由于不能考虑来自基岩边坡的径流对滑体渗流的补给而低估了真实的降雨入渗水量,导致在评价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特别是深层滑动影响时存在一定不足。以Richards方程和有限元法为基础,忽略降雨对渗透性极低的滑床和滑带的影响,将滑坡渗流计算域缩小为滑体,以避免因滑体与滑床(滑带)渗透性差异巨大引起的数值计算困难;依据基岩边坡水平长度和滑体降雨入渗边界饱和情况,修正降雨入渗边界,实现了考虑径流补给的滑坡降雨入渗简化数值模拟。算例表明,该方法所得渗流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模拟了2006年10月~2009年12月间滑坡在库水升降和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场和安全系数的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径流补给时滑坡后部的渗流场饱和区域明显较大,稳定系数降低较多,与位移监测资料显示的佐证较为吻合;若不考虑径流补给,则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48.
2008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41.8×108m3,比多年平均值216.4×108m3多24.9×108m3,偏多11.5%,属偏丰水年;塔里木河阿拉尔站以上3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02.5×108m3,比多年平均值多19.6×108m3,偏多10.7%,属偏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为38.83×108m3,比正常年份多5.33×108m3,属偏丰水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29.52×108m3,占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2.2%.其中,阿拉尔站以上3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24.74×108m3,占三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2.2%.2008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21.11×108m3,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72.3%,是塔里木河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7.63×108m3,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26.1%;下游段耗水量0.46×108m3,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1.6%.四条源流出山口来水量为偏丰水年,但由于源流耗水严重,入塔里木河水量减少成为特枯水年,2008年暂不向干流下游应急生态输水.  相似文献   
949.
西南河流源区是中国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区,但其未来水资源演变趋势不明,为厘清气候变化下的径流变化规律以开展适应性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5年启动了“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本文对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情况和主要进展进行综述。重大研究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构建了西南河流源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有效提升了西南河流源区的监测能力;创新了高原寒区径流水源组成的多元综合解析方法,揭示了高原寒区典型径流水源的形成机理及气候驱动下流域下垫面与水文系统的协同变化机理;创建了综合冰雪冻土寒区水文过程和示踪过程的分布式同位素水文模型,揭示了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的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提出了河流全物质通量概念,开展了大量取样检测,揭示了高原河流生源物质循环及生物响应规律,量化了澜沧江梯级水库运行的环境累积效应;发展了多目标互馈系统理论,从水量、水能、水质3个方面创新了梯级水库适应性利用技术,为西南水电消纳、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合作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50.
以苏州城区为研究背景,阐述了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第Ⅱ承压含水层是该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利用的理想含水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适宜性分区标准,将苏州城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划分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苏州城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