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94篇 |
免费 | 759篇 |
国内免费 | 13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9篇 |
大气科学 | 499篇 |
地球物理 | 375篇 |
地质学 | 4308篇 |
海洋学 | 159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457篇 |
自然地理 | 18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244篇 |
2022年 | 327篇 |
2021年 | 349篇 |
2020年 | 277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192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194篇 |
2015年 | 211篇 |
2014年 | 435篇 |
2013年 | 283篇 |
2012年 | 353篇 |
2011年 | 361篇 |
2010年 | 322篇 |
2009年 | 348篇 |
2008年 | 370篇 |
2007年 | 306篇 |
2006年 | 372篇 |
2005年 | 280篇 |
2004年 | 232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274篇 |
2001年 | 217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1948年 | 5篇 |
1946年 | 2篇 |
1945年 | 1篇 |
194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白刺灌丛地土壤性状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白刺灌丛地土壤颗粒组成中仍以细沙粒(0.25~0.05 mm)含量占主要成分(80%~99%),除固定沙堆土0~5 cm土壤粉沙粒含量高于堆间低地外,沙堆土不同深度粉沙粒含量(0.05~0.002 mm)均低于堆间低地;沙堆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差异不大,沙堆0~60 cm土层含水量低于堆间低地,60 c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不仅高于0~60 cm,并且高于堆间低地。发育于草甸盐土上的堆间低地20 cm以下水分含量变化基本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发育于盐化半固定风沙土上的堆间低地水分含量在20 cm以下呈急剧降低趋势。白刺沙堆上土壤剖面土壤水分含量的这种变化和堆间低地20 cm处较高的含水层,将会为灌丛植物在年内气候干旱期的生命维持提供着重要水源保证。土壤容重白刺沙堆大于堆间低地,土壤剖面堆间低地的容重基本无变异,而沙堆上因为植物发育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征土壤肥力和保肥能力的阳离子代换量均是堆间低地大于沙堆上。堆间低地和沙堆上土壤全氮、有机质、电导率含量和pH值差异因白刺沙堆发育的生境不同而不同,处于半固定沙地生境的白刺沙堆并未形成灌丛的"沃岛效应",处于固定沙地生境的白刺沙堆有弱"沃岛效应"。因此,白刺沙堆地表物质的固定是该植物种生长的生境产生"沃岛效应"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2010年5月,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选择废弃鱼塘、耕作苜蓿(Medicago)地、撂荒苜蓿地、天然退化湿地和天然湿地作为实验地,其中,天然湿地作为对照。通过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对实验地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以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种实验地的土壤种子库共有60种植物,隶属于23科46属。其中,萌发物种最多的是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分别为11种、10种和8种。废弃鱼塘、耕作苜蓿地、撂荒苜蓿地和天然退化湿地种子平均密度为6 885粒/m~2,天然湿地种子的平均密度为16 083粒/m~2,5种实验地的种子库密度差异极显著(n=300,F=4.828,p=0.001<0.05);各实验地的种子库垂直分布有一致的规律性,各实验地0~6 cm土层的种子库密度明显高于6~12 cm土层;各实验地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都不高,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稳定性要高于地上植被。通过研究发现,退化湿地的土壤种子库中有大量的植物种子储藏和湿地植物的种子,这为野鸭湖退化湿地恢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这些潜在的植物种子在野鸭湖退化湿地生态输水过程中会起到应有的恢复作用。建议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继续加强退化湿地区域的土壤种子库保护工作,必须重视水环境的恢复、各种人为干扰的消除以及系统保护的加强。 相似文献
995.
海南岛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8713件表层土壤和2197件深层土壤样品,计算分析海南岛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0~20 cm、0~100 cm、0~180 cm 3个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86、9.48、13.72 kg/m2,与国内其他典型地区相比,几乎处于最低水平.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图显示,海南岛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与地貌类型关系密切,高值区分布在山地、丘陵、火山岩台地等地区,其次是平原区,最低为滨海地区.统计显示,土地利用类型、土类不同,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明显,不同地类土壤有机碳密度:园地>林地>其他土地>耕地,土壤有机碳主要贮存在林地和耕地中;不同土类土壤有机碳密度:黄壤>赤红壤>砖红壤>水稻土>燥红土,土壤有机碳主要贮存在砖红壤、赤红壤和水稻土中;0~180 cm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为478.13 Mt. 相似文献
996.
河水漫溢对塔里木河下游土壤及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比较和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在输水过程中形成的漫溢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天然植被的影响和分析漫溢作用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点,对河水漫溢干扰对下游天然植被恢复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为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恢复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从漫溢区与非漫溢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结果看:(1)同一观测断面内漫溢区的粘粒含量大于非漫溢区,多次漫溢区粘粒含量大于漫溢次数少的区域,随着漫溢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细沙和极细沙含量显著下降,中粉沙和粗粉砂含量增加,这主要是地表过水对土壤中的颗粒进行冲刷和沉积造成的结果。(2)漫溢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和容重,对土壤有紧实作用。(3)漫溢后土壤的养分的淋洗与沉降作用明显,表明漫溢作用影响了土壤养分在表层的分布。这些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漫溢后地表植被的长势和种类有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7.
998.
对中亚热带山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林、人工林(针叶林和阔叶林)、柑橘园和坡耕地等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2排放连续3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天然林改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CO2排放量显著减少32%~63%,主要原因为地上凋落物归还量减少,地下细根生物量和周转下降,频繁人为干扰和严重水土流失引起土壤有机碳库数量和质量大幅下降。本区天然林改为次生(人工)林,土壤CO2排放量减幅(32%~48%)高出热带平均水平(29%),改为农业用地,土壤CO2排放量减幅(50%~63%)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3%)。 相似文献
999.
土壤表面蒸发阻力模型与田间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表面蒸发阻力是计算土壤蒸发率的关键参数。本文讨论土壤表面蒸发阻力的概念,一层,二层理论模型与经验模型,并以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田测定为例,说明田间测定与计算方法,并以计算沟中的蒸发率为例,介绍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