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1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1200篇
测绘学   2501篇
大气科学   668篇
地球物理   593篇
地质学   2096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829篇
自然地理   204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Cryogenic structure (patterns made by ice inclusions) in seasonally frozen and permafrost-af-fected soils result from ice formation during freezing. Analysis of cryogenic structures in soils is essenti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ryogenic processes in soils and to formulating land use management interpretations. When soils freeze, the freezing front moves downward and attracts water moving upward resulting in mainly horizontal lenticular ice formation. Platy and lenticular soil structures form between ice lenses in upper active layer. The reticular soil structure usually forms above the permafrost table caused by freeze-back of the permafrost. The upward freeze-back resulted in platy soil structure and the volume changes following the annual freeze-thaw cycle resulted in vertical cracks. The combined result is an ice-net formation with mineral soils embedded in the ice net. The upper permafrost layer that used to be a part of the active layer has an ice content exceeding 50% due to repeated freeze-thaw cycles over time. The mineral soils appear in blocks embedded in an ice matrix. The permafrost layer that never experienced the freeze-thaw cycle often consists of alternate layers of thin ice lens and frozen soils with extreme hard consistence and has relatively lower ice content than the ice-rich layer of the upper permafrost. Ice contents and thaw settling potentials associated with each cryogenic struc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engineering and land use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142.
以应用为切入点,介绍用VB开发基于SQL SERVER的C/S软件中的系统配置、前后台连接、数据访问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实例.对数据库控件、数据库访问对象及ODBC三种数据库访问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气象业务C/S应用系统开发中,ADO数据访问方法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3.
《现代测绘》2004,27(2):i001-i001
江苏省地质测绘院是省级专业测绘队伍,具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现有在职职工17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0人,工程师35人,下设测试工程处、地质印刷厂。  相似文献   
144.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政府管理的五大目标,经济效率、分配公平、社会发展、保障供给、环境质量,最重要的手段是规划。依据最近结束的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精神,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国土资源工作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极为重要析指示,对今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提出以下思路。  相似文献   
145.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分为山区、丘陵和平原区,被称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县耕地总面积5475-亩,人口45万人,人均耕地仅有1.2亩,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邢台县国土资源局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努力在内涵挖潜上下功夫,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既有效保护了耕地,也保证了各项经济建设用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6.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已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火车头。土地是城镇发展的客观载体,城镇用地扩展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研究城镇化问题离不开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47.
应汉龙  蔡新平 《地质科学》2004,39(1):107-110
云南北衙矿区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在空间上与金、铅锌矿体共生。红泥塘岩体地表岩石正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25.89±0.13Ma和25.72±0.7Ma,万洞山岩体地表以下382m钻孔中岩石的正长石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25.53±0.25Ma和25.50±0.07Ma,分别为两个岩体的形成年龄。但是,万洞山岩体地表团块状白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32.50±0.09Ma和32.34±0.04Ma,为白云母的结晶年龄,也可能是主岩的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148.
重庆石碗溪小流域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罗云云  李瑞雪  屈明 《山地学报》2004,22(2):254-258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山区,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影响农业和经济的发展。石碗溪小流域面积20.73km2,为丘陵低山区。按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把坡度和高程各分为3级,即:0°~15°、15°~25°、>25°和500m以下、500~800 m、800m以上。从1:10 000地形圈上提取土地坡度和高程分级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又叠加,获取各坡度、高程级及其土地利用类型和数据。结果表明,土地面积随坡度、海拔级的增加而加大。耕地分布在各个高程级0~15°的缓坡上,800m以上地区面积最大,果园和森林大多分布在800m以上>25°的陡坡地上。通过分析比较小流域各个行政村2002年农业总收入及种植业、林业、牧业收入与坡度和高程的关系,可以看出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坡度和高程状况,结合小流域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几点建议,以其为山区小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根据新土地分类在南海区1∶1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例验证法,探讨其在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新土地分类在使用中存在诸如分类层次数目少且略显粗糙以及界线不严谨等问题。提出建议:增加分类层次熏进一步细化分类;更清晰表达地类涵义以及统一分类标准等。  相似文献   
150.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这两者是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该文论述了信息时代城市交通、居住、工作和游憩四大功能的转变,并进而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最后讨论了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变革;2)城市增长极的重新思考;3)注重城市的绿色设计;4)注重非物质的城市规划;5)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